1280經:此經敘述天人與佛陀之間關于“愛”的問答。
1280經是天人問佛:“誰屈下隨下?誰高舉隨舉?雲何童子戲,如童塊相擲?”大意是說什麼東西隨高而高隨低而低,又是什麼東西像童子擲土塊一樣相互遊戲呢?佛陀回答是:“愛下則隨下,愛舉則隨舉;愛戲如愚夫,如童塊相擲。”佛陀在這裏重點談到了煩惱,也就是“愛”。這裏的“愛”,其含義比較寬泛,但是它與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博愛”或者“愛心”肯定是不一樣的。佛教將“愛”視爲一種心法,即貪戀執著于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對象,而所謂的“博愛”則是以“慈悲”二字來替代之。而作爲佛法中的“愛”,《法句經》對之所作的結論是“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說明這種“愛”並不是什麼好東西。故在本經中的偈語中,說“愛下則隨下,愛舉則隨舉”,這種“愛”多了,欲望也會增加;如果“愛”少了,煩惱也隨之而減少。所以我們切切要注意,這裏的“愛下”,與我們常說的“冷酷無情”是完全兩回事,不能將二者混淆在一起。
與“愛”相對應的是,聖者已無“愛”可言,或者說“愛”已經十分稀薄;而愚癡凡夫則終日沈于“愛”的各種欲望之中,如童子做遊戲時擲土塊一般,或許完全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所以說我們普通人眼中的“通情達理”,在于真正的修行人看來,卻正是沈緬于“愛”的具體表現。照此說來,佛家所謂的真正的“愛”又是什麼呢?據我個人理解,真正的“愛”,便是讓自己以及周圍乃至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做到“無愛”,都能早已脫離“愛結愛縛”,從而獲得身心的出離。這種“愛”,是大愛,也是世間之至愛。(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