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八)~B 1270經~1274經:此五經敘述天女在佛前說偈,得到佛陀的印證。

  

  1270經~1274經:此五經敘述天女在佛前說偈,得到佛陀的印證。

  

  有一位名叫拘迦尼的天女,在有一天的夜半時分,到佛前說了四句偈,偈的內容是:

  

  其心不爲惡,及身口世間,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系念。不習近衆苦,非義和合者。

  

  此處所講的“心身口”叁業,基本上已經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舉心動念與行爲說話。將“心”置于叁業之前,可以說心所引起的牽引力在叁業之中,産生的後果也是最爲嚴重和彌足恒久的。將世間的五欲視爲虛空,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而且是需要具備怎樣高超的智慧?這裏的五欲,是指貪著和染汙于钯、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的五種情欲(欲望)。能把世間的五欲能看得如同虛空一樣蕩然無存,的確需要具備“正智正系念”的功夫。如果能做到此四句話中所講的,那麼便可以達到“不習近衆苦,非義和合者”,不會受到衆苦的影響,也不會爲了現世利益的驅動而對五欲産生種種追逐。

  

  佛陀聽後,認爲這位天女所說的完全正確,而且還將天女所說之偈加以重述,以表示高度認可和贊歎。不僅如此,佛陀還于次日晨朝,將此偈在大衆中公開宣講,讓大衆共沾法喜。從1271經可以看出,佛陀還不止一次地向大衆轉述此四句偈頌,並將之命名爲“四句法經”。同時,阿難尊者也在不同場合,向諸比丘甚至諸婆羅門介紹此四句偈。據說有一位婆羅門在聽到阿難尊者所說的四句偈之後,甚至覺得這是“非人所說”,也就是普通人根本說不出這樣高深的偈語,所謂“是非人語,非爲人語”。佛陀對此表示肯定,說此偈的確非人類所說,而是天女乃爲始作俑者。

  1273經中記載了拘迦那娑天女向佛也說了一偈:“我能廣分別,如來正法律,今且但略說,足以表其心。其心不爲惡,及身口世間,五欲悉虛空,正智正系念,不習近衆苦,非義和合者。”內容與1270經大體相同。1274經出現了兩位天女,分別爲拘迦那娑和朱盧陀,此二女估計是姐妹,在夜半時分結伴而行。拘迦那娑天女所說偈在前面已述,而她的妹妹朱盧陀天女則說偈道:“大師等正覺,住毗舍離國。拘迦那朱盧,稽首恭敬禮。我若未曾聞,牟尼正法律,今乃得親見,現前說正法。若于聖法律,惡慧生厭惡,必當墮惡道,長夜受諸苦。若于正法律,正念律儀備,彼則生天上,長夜受安樂。”這是對佛法與佛律的由衷贊歎,並重申對于聖法律的不同態度,從而産生不同的業報後果。(3.1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