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世因果 絲毫不差 (唐 鑒空)

  叁世因果 絲毫不差 (唐 鑒空)

  唐朝洛陽香山寺釋鑒空,俗姓齊,吳郡(今屬江蘇省)人。中年時在江浙一帶來往,境遇很窮困。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遇著杭州災荒,准備去天竺寺討飯吃,走到孤山寺西面,又餓又乏,無法再走,坐在水邊流著眼淚,口中哼著淒涼的詩句。忽然有一個印度和尚也坐在水邊,望著他發笑說:"法師秀才!旅遊的滋味夠嗎 "他說:"旅遊滋味是很夠。爲什麼叫我法師呢 "和尚說:"怎麼你忘記在洛陽同德寺講《法華經》嗎 "他說"我活了四十五歲,只在江浙一帶活動,怎麼說到洛陽去了 "那和尚說:"你大概是饑餓所迫,沒功夫去回憶了。"便從袋裏取出一顆拳頭大的棗子給他說:"這是我國出産的,吃了可以獲得大智慧,能知過去未來的事。"他正饑餓,立刻將棗子吃了,又捧些水喝,忽然連打呵欠,靠在石頭上便睡著了。過一陣醒來,回憶起在同德寺講經的事,好像才隔一夜。不覺歎息流淚問:"震和尚在哪裏 "印度和尚說:"他修持不夠專精,今生又作四川僧人。"問:"神上人在哪裏呢 "答:"他過去的願未滿,墮落在軍隊中。"問:"悟法師在哪裏呢 "答:"你忘記他在香山石像面前,開玩笑發的大願:如果不能證無上菩提,願當—個威嚴的武將嗎 昨天已經當上大將軍了。當時一道雲遊的五個人,只有我一個人獲得解脫,只有你變爲受饑餓的人。"鑒空哭著說:"我四十多年來,每天只吃一頓飯,穿一件破衣,世俗的事,連根斷絕。怎麼福報這樣薄,弄到受餓受冷的地步呢 "印度和尚說:"因爲你在法座上,說了許多邪見,使聽法的人産生疑惑,自己又犯戒破齋。譬如一件東西,它的形狀不端直,影子就必然彎曲。受果報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問:"應當怎麼辦呢 "印度和尚說:"今生的事已成定局。來生的因緣,你現在應該警醒和努力。"便從袋中取出一面鏡子,對他說:"要想知道貴賤的緣分,壽命的短長,佛法的興衰,你可以看一看。"他照了許久,感激地說:"果報的真實,盛衰的道理,我都明白了。"起身同走幾步,忽然印度和尚不見了。他當晚去靈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專誦《法華經》,戒行很精嚴。後來赴洛陽,會見河東人柳珵,談到這件事,並說:"我將活到七十七歲,在世還有九年時間;我死以後,佛法可能要衰敗了!"柳珵再問,他提筆寫道:興一沙,衰恒沙;兔而置,犬而拿,牛虎相交與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後來的事實都和這谶語符合,就是指唐武宗(公元841—846年)毀滅佛法的事。

  (出《法華經持驗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