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雜阿含》(四十六)
(卷四十六)
1222經:本經以故事的形式來頌贊天帝釋的慈心。
經中敘述在過去世時,天帝釋曾經與阿修羅發生數場規模不小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在其中的一場戰鬥中,帝釋天吃了敗仗,幾乎全線潰退,“極生恐怖,乘車北馳,還歸天宮”。
在須彌山下有一片叢林,乃是天帝釋“還歸天宮”的必經之路。而此叢林之中,有著許多金翅鳥的鳥巢,巢內有無數金翅鳥的雛鳥。此時如果天帝釋的大批倉皇撤退的人馬若經過叢林,勢必驚嚇到這些雛鳥。“爾時,帝釋恐車馬過,踐殺鳥子”,于是對駕駛馬車的士兵說:“可回車還,勿殺鳥子。”此時禦馬者面臨兩難處境:若執意折回,必爲阿修羅所困;若向前行,雖可減少傷亡並擺脫困局,但是將會“踐殺鳥子”。怎麼辦呢?最後帝釋作最終決斷:“甯當回還爲阿修羅所殺,不以軍衆蹈殺衆生。”甯可犧牲自己家的性命,也決不能傷殺無辜。于是,天帝釋果斷命令所有天衆四種軍立即回軍迎敵,決心與敵人決一死戰。這種護生精神,正是菩薩濟世渡人、舍己爲人精神的生動展示。
天帝釋這一大膽舉動,令那些在後面追趕的阿修羅衆十分不解,以爲這是天帝釋在耍使什麼陰謀詭計。“阿修羅軍遙見帝釋轉乘而還,謂爲戰策”,于是“衆大恐怖,壞陣流散”,結果潰敗如同決堤之河,一發不可收拾,戰局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天帝釋意外地獲得了完勝。
佛陀最後作出總結:“彼天帝釋于叁十叁天爲自在王,以慈心故,威力摧伏阿修羅軍,亦常贊歎慈心功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當修慈心,亦應贊歎慈心功德。”我們要向天帝釋致敬並學習,不僅自己成就慈悲心,同時對他人的慈悲行要恭敬贊歎,從而樹立崇高榜樣,使人世間始終蕩漾著濃濃的慈悲情懷。(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