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四十)~H 1117經:天衆修持八支齋戒

  

  1117經:前文曾經談過,天帝釋經常在忉利天中的善法堂,爲叁十叁天的天衆們宣講佛法。而每月初八之日,據說四大天王會派遣手下的那些臣衆前往世間考察,考察內容是哪些人“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宗親尊重,作諸福德,見今世惡,畏後世罪,行施作福,受持齋戒”。有時候四天王還親自到人世間來進行考察,然後將考察情況向天帝釋作工作彙報。這裏的齋戒,是指八關齋戒,主要內容爲不殺生、不與取、不非梵行、不虛诳語、不飲酒、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不眠坐高廣嚴麗大床不非時食以及不食非時之食,離上述八種非法爲八戒。

  

  四天王在向天帝釋所提交的考察報告中,感覺到世間情況比他們想像的可能還要糟糕,“今諸世間,無有多人供養父母,乃至受戒布薩”,就是說人世間道德水准呈惡化趨勢(這種情況當今實在是太多,大家都在熱議)。當天帝釋將些情況向天衆們公布時,引來了天衆們的極度不安:“今世間人,不賢不善,不好不類,無真實行……緣斯罪故,諸天衆減,阿修羅衆當漸增廣。”人類的好壞與我們頭頂上的天庭似乎八竿子都打不著,又有什麼關系?事實上不無關系:人間若作惡者越來越多,命終之後不少人就會投胎做阿修羅,而上生天國的人必然會越來越少,長時以往,天國裏豈不是人口銳減?其實無論是天上還是阿修羅,甚至是地獄的閰王們,都在爲人口問題發悶發愁——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也在爲人口問題而頭疼發愁:地球人口馬上就要突破七十億大關,早已是人滿爲患。我們人類是嫌人太多了,可是天上和地獄以及阿修羅們嫌人口太少了,這便是另類的兩極分化,倒也是蠻有趣味的現象。所以天人們希望人類多行善,多做好事,這樣死後便可以做天上公民;而阿修羅們則希望我們人類多幹壞事,把地球搞得越亂越好,最好是雞犬不甯,長年累月地爭吵不休,暗無天日。如此這般,人類死了便都可以投生到阿修羅中去,阿修羅的隊伍便可以茁壯成長,徹底打敗天帝釋將是不費吹灰之力。而這些,恰恰是天人們所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說天帝釋希望人類多爲善業善業,“緣斯福德,阿修羅衆減,諸天衆增廣”。因此天帝釋滿懷憧憬甚至是自鳴得意地說偈道:“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變之月,受持八支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

  

  可是佛陀對天帝釋的這首偈並不認同。他說:“此非善說。所以者何?彼天帝釋自有貪、恚、癡患,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故。”佛陀並不是否定天帝釋所說偈內容的本身——修持八支齋戒有什麼錯呢?問題是說這偈的人是誰。比如說我們常會引用慧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偈,覺得很偉大。慧能大師可以說“本來無一物”,其他人可隨便說的麼?肯定不行的,因爲你弄不懂裏面究竟在講些什麼;即便你懂了,也只是很膚淺的,你只是停留在知解層面上,根本不可能達到“實證”狀態。天帝釋縱然十分高明,但是他仍在生死輪回之中,說白了,他本質上就是一介凡夫,他自己的貪嗔癡叁毒問題都沒有完全鬧明白(當然比我們人類要明白多了),怎麼可能讓別人達到解脫呢?佛陀的潛臺詞是天帝釋不具備宣此偈頌的資格。什麼人具備這樣的資格?阿羅漢!因阿羅漢已經做到盡諸有漏,離諸重擔,斷諸有結,心善解脫,不受後有,也就是不受生死輪回的系縛,因此他有資格講這樣的偈頌,聽聞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法益

  本經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處世箴言,兩個字:慎言!(10.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