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經與1115經敘述帝釋天與阿修羅混戰的一些事例,重點是講述天帝釋的精勤與恭敬修行人。阿修羅與天帝釋共出動四種兵,所謂象兵、馬兵、車兵與步兵——這四種兵在原始經典中時常見到,大約在古印度發生戰事時,也要出動此四種兵。不過我們也很難想像人間的四種兵與天上的四種兵究竟有無差別,或者說差別有多大。這次是阿修羅主動進攻天帝釋,帝釋天得到前方戰報後,便與手下一位名叫“宿毗梨”(善勇,大約相當于軍事統帥吧)的大臣說:“阿公可敕叁十叁天興四種兵與彼阿修羅共戰。”可是這位武將自從接到了天帝釋的出兵命令後,“還自天宮,慢緩放縱,不勤方便”,並不積極備戰,而是原本幹什麼就還是幹什麼,根本就沒拿出兵當回事兒。當阿修羅的軍隊浩浩蕩蕩地朝著帝釋天開拔的時候,這位宿毗梨阿公雖是滿口答應,但依然是我行我素,“即複還宮,懈怠寬縱”。即便在天帝釋的一再催促下,還是顯得無所謂:“若有不起處,無爲安隱樂;得如是處者,無作亦無憂。”後來在天帝釋的一再勸說下,終于下定決心整饬軍隊,“與阿修羅戰,摧阿修羅衆,諸天得勝,還歸天宮”。宿毗梨起先的想法是:天上的樂趣是何其之多,天人們幾輩子都享用不完,區區一個阿修羅,又能奈我幾何?還是天帝釋居安思危,有先見之明,積極備戰,終于擊潰了阿修羅的浩蕩大軍。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雖身處樂境,亦不能懈怠放逸,仍是需要精勤努力,“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即是此理。從這一點上講,出家比丘應該向天帝釋學習,並向他致敬。
1115經敘述天帝釋對一位仙人的恭敬,與天帝釋對應的是阿修羅王對仙人的大不恭敬。這裏的仙人,應該是指出家修道之人,並不是什麼天上仙人。大約兩軍當時戰得正酣,在短暫的休戰片刻,阿修羅王與天帝釋都曾去看望過仙人,一個是“不顧眄仙人,亦不問訊”,一個是“與諸仙人面相問訊慰勞”,差別很大。由于天帝釋對仙人的如此尊敬,受到了仙人們的贊歎:“此是善士,善好真實威儀法。”並作出預言:“以是當知天衆增長,阿修羅衆損減”。當這些贊歎之語被阿修羅王聽到之後,當然是異常憤怒,“嗔恚熾盛”。佛說此經的目的是:“彼天帝釋于叁十叁天爲自在王,恭敬出家人,亦常贊歎出家人,亦常贊歎恭敬之德。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常應恭敬諸梵行者,亦當贊歎恭敬之德。”(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