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經:本經敘述天帝釋種種異名的因由。天帝釋有種種異名,佛陀在本經中,談到天帝釋有名稱竟達八種之多。
第一,“何因何緣釋提桓因名釋提桓因?”解釋:“釋提桓因本爲人時,行于頓施(恭敬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求生行路乞,施以飲食、錢財、谷、帛、華香、嚴具、床臥、燈明。以堪能(大力)故,名釋提桓因。”
第二,“何因何緣名富蘭陀羅?”回答:“彼釋提桓因本爲人時,數數行施衣被、飲食乃至燈明。以是因緣,故名富蘭陀羅。”
第叁,“何因何緣故,複名摩伽婆?”回答:“彼釋提桓因本爲人時,名摩伽婆故,釋提桓因即以本名,名摩伽婆。”
第四,“何因緣緣複名婆娑婆?”回答:“彼釋提桓因本爲人時,數以婆诜和衣布施供養。以是因緣故,釋提桓因名婆娑婆。”
第五,“何因何緣複名憍屍迦?”回答:“彼釋提桓因本爲人時,爲憍屍族人。以是因緣故,釋釋提桓因複名憍屍迦。”
第六,“何因何緣名舍脂缽低?”回答:“彼阿修羅女名日舍脂,爲天帝釋第一天後,是故帝釋名舍脂缽低。”
第七,“何因何緣釋提桓因複名千眼?”回答:“釋釋提桓因本爲人時,聰明智慧,于一坐間,思千種義,觀察稱量。以是因緣,彼天帝釋複名千眼。”
第八,“何因何緣彼釋提桓因複名因提利?”回答:“彼天帝釋于諸叁十叁天,爲王爲主。以是因緣故,彼天帝釋名因提利。”
從上面一問一答中我們可以得知,對于天帝釋的八種異名分別是:釋提桓因、富蘭陀羅、摩伽婆、婆娑婆、憍屍迦、舍脂缽低、千眼以及因提利等八種名稱。上述的八種異名,佛陀都一一做了解釋。其中,釋提桓因爲天帝釋的本名,此名與富蘭陀羅、婆娑婆一起的命名因緣,乃是緣于“布施”,這點需要我們留意。這叁種名與天帝釋一名的由來,都是緣于共同的主題,即以“布施”爲核心內容——“彼釋提桓因本爲人時,受持七種受。以是因緣,得天帝釋。何等爲七?釋提桓因本爲人時,供養父母;乃至等行惠施,是爲七種受。以是因緣,爲天帝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表述:天帝釋名稱的由來,最主要的功德乃是歸結于行布施所獲得。我們注意到,我們往往將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並行使用。其中四攝是菩薩攝受衆生的四種法門,六度是菩薩度脫衆生的六種方便。而四攝六度二者的共同點,便是“布施”——當然,四攝的“布施”與六度的“布施”在內涵及適用對象上稍有差別。從現實世界來說,布施雖有叁種,然以財施爲最直接、最便利、最普遍的一種布施手段。布施是菩薩隨順方便,先以種種布施饒益有情,令彼聽受並奉行教法,繼而引導衆生走上皈依向善之路。即便是天帝釋的七種受(七德行),對父母恭孝供養既是報恩義務,亦是培植福德的布施方式之一。因此天帝釋無論在人世間,還是貴爲忉利天主,都始終將布施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布施雖爲方便權巧之行,然若實在踐履,數數頓施,必定會獲受了不起的善緣果報。天帝釋一生樂善好施,便是布施善報之證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