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經很有教育意義。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這句話的本義來說,應該是好話,是贊揚一個人修行所帶來的功德——倘若認真修行成就道業,親戚朋友乃至家禽家畜都會跟著沾光。可是後來這句話越來越變味兒,變成了依附權貴而升官發財的代名詞。用現在的話來形容,可以叫做“裙帶關系”。如果這些“雞犬”們肚子裏真的有貨,倒也無傷于大雅;然而既然爲譏諷,這些“雞犬”們肯定好不到哪兒去,畢竟是屬于“雞犬”類,又如何能與堂堂正正的君子們相提並論呢?
那麼佛陀成就佛道以後,釋迦族的人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呢?從種種經文的表述來說,似乎不容樂觀。比如說上面所說的難陀,以及本經中所提及的尊者低沙以及佛陀俗家時的車夫,出家後都很驕傲。從阿含經中我們似乎發現這樣一種暗流,即釋迦族的比丘們絕大部分都有些傲慢,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對于此種不良現象,佛陀及時予以製止,並給予嚴厲的批評。具有典型意義的則持律第一的優婆離,雖出家前爲佛陀的理發師,身份卑微,然由于其出家較早,因此佛陀特意要求比丘不論種姓身份如何,都要恭敬禮拜先出家的優婆離。佛陀之所以如此安排,目的就是要滅除釋迦族出家比丘的貢高我慢之心。
作爲比丘,佛陀的話就是經典,猶如儒家聖人們的“吐辭爲經,舉足爲法”般神聖。然而對于釋迦族的臣民們,佛陀的教導對于他們來說,就難免大打折扣。從曆史的角度分析,釋迦族最終被拘薩羅國滅亡,除了統一兼並大趨勢以外,還與釋迦族臣民本身的高估自己不無關系。當年琉璃王到釋迦國學習技藝,釋迦族的人竟然在琉璃王經過的道路掘地叁尺,以示蔑視,這竟爲後來的亡國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本經中的尊者低沙,與佛陀是“姑子兄弟關系”,也就是姑舅表兄弟關系。正因爲低沙尊者自恃有了這層關系,他便開始翹尾巴了:“不修恭敬,無所顧錄,亦不畏懼,不堪谏止”。有了毛病,不僅不聽勸告,甚至還借機打擊報複,這就很糟糕了。于是當著衆比丘的面,將低沙比丘叫到跟前,嚴加斥責:“汝不應爾!汝應念言:我是世尊姑子兄弟故,應修恭敬畏懼,堪忍谏止。”由佛陀帶隊伍的典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寺院還是在任何一個單位,作爲單位的一把手或主要負責人,監管好製約好自己身邊的人,讓他們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將是多麼的迫切和緊要!(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