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叁十叁)~C 924經敘述世間惡馬八態及惡丈夫八過。

  

  924經敘述世間惡馬八態及惡丈夫八過。

  

  (一)世間惡馬八態:

  

  1、臨駕車時,後腳踏人,前腳跪地,奮頭齧人;2、就駕車時,低頭振轭;3、就駕車時,下道而去,或複偏厲車,令其翻覆;4、就駕車時,仰頭卻行;5、就駕車時,小得鞭杖,或斷缰折勒,縱橫馳走;6、就駕車時,舉前兩足,而作人立;7、就駕之時,加之鞭杖,伏地不起;8、就駕之時,叢聚四腳 ,伏地不起。

  

  (二)世間惡丈夫八種過:

  

  1、諸梵行者以見聞疑罪而發舉時,彼則嗔恚,反呵責彼言:汝愚癡,不辯不善,他立舉汝,汝雲何舉我?2、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反出他罪;3、諸梵行以見聞疑舉,不以正答,橫說余事,嗔恚驕慢,隱覆嫌恨,不忍,無所由作;4、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令其憶念,而作是言:我不憶念!抵突不伏;5、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輕蔑不數其人,亦不數僧,攝持衣缽,隨意而去;6、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自處高床,與諸上座共诤曲直;7、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默然不應,以惱大衆;8、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則便舍戒,自生退沒,到于寺門,而作是言:汝默然快喜安住,我自舍戒退沒。

  

  佛陀以世間惡馬八態,譬喻比丘衆中的小部分比丘所犯的種種過失。所謂比丘的八種過失若歸納一下,基本上都集中在對待被他人檢舉的態度上,即“以見聞舉時”。首先,舉罪者是合法的,他們是屬于“梵行者”,出于公道之心才指出其他不法比丘的種種過失。可是那些被依法舉檢的過失比丘卻不這麼認爲。經中所列八種過失的核心,也就是出于一種“我慢自大”的心態,對大家的好言相勸拒不接受,結果弄得大家都不怎麼開心,僧團也變得不那麼和合了。現以圖表的形式,將惡馬八態與比丘八種過失作一番對比:

  

世間惡馬八態與比丘八過失對照表

  

序號

  

惡馬八態

  

比丘八過

  

1

  

  臨駕車時,後腳踏人,前腳跪地,奮頭齧人。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罪而發舉時,彼則嗔恚,反呵責彼言:汝愚癡,不辯不善,他立舉汝,汝雲何舉我——猶如惡馬後腳雙踏,前腳跪地,斷鞅折轭。

  

2

  

  就駕車時,低頭振轭。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反出他罪——猶如惡馬怒項折轭。

  

3

  

  就駕車時,下道而去,或複偏厲車,令其翻覆。

  

  諸梵行以見聞疑舉,不以正答,橫說余事,嗔恚驕慢,隱覆嫌恨,不忍,無所由作——猶如惡馬不由正路,令車翻覆。

  

4

  

  就駕車時,仰頭卻行。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令其憶念,而作是言:我不憶念!抵突不伏——猶如惡馬卻縮轉退。

  

5

  

  就駕車時,小得鞭杖,或斷缰折勒,縱橫馳走。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輕蔑不數其人,亦不數僧,攝持衣缽,隨意而去——如彼惡馬加以鞭杖,縱橫馳走。

  

6

  

  就駕車時,舉前兩足,而作人立。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自處高床,與諸上座共诤曲直——如彼惡馬雙腳人立。

  

7

  

  就駕之時,加之鞭杖,伏地不起”。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默然不應,以惱大衆——如彼惡馬加其鞭杖,兀然不動。

  

8

  

  就駕之時,叢聚四腳 ,伏地不起。

  

  諸梵行者以見聞疑舉時,則便舍戒,自生退沒,到于寺門,而作是言:汝默然快喜安住,我自舍戒退沒——如彼惡馬叢聚四足,伏地不動。

  

  世間惡馬或存有上述八態,其命運必然被淘汰;而比丘若有此八種過失,則很難教誨,大約只能采取“不教誡”的方式才能解決。(6.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