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二十八)~A 《雜阿含》的二十七卷重點講五蓋與七覺支,二十八卷則重點闡述八正道。

  

漫說《雜阿含》(二十八)

  

  (卷二十八)

  

  《雜阿含》的二十七卷重點講五蓋與七覺支,二十八卷則重點闡述八正道。八正道又稱八聖道,因爲此八種修持法門,是通向聖域的解脫大道,故名爲“聖”。八正道以正見爲始,以正定爲終,實際上它們之間是有先後次序的。爲何將正見置于首位?因爲無論出家居家,若無正見,便很難生起正信,而後的諸多事項,亦會受到太多的羁絆。故而在748經中,將正見形容爲“初升的太陽”,若無初日,自然無中日:“如日出前相,謂明相初光”。“明相”就是黎明前的曙光,當我們看到明相之時,就知道天快亮了,黑暗將終,而光明將至。這個正見,就好比黎明前的曙光,“如是比丘正盡苦邊、究竟若邊前相者,所謂正見”。爲什麼這樣說?因爲八正道雖爲整體,但是後七道乃是以正見爲基礎,因爲“彼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之故,故而正見有其特殊的地位,乃是屬于智慧層面。

  

  749經敘述八正道的重要性:若以無明爲前相,就會生起八邪道;若以明爲前相,則能生起八聖道。這裏的“無明”,我們一般理解爲對生命緣起的茫然無知,或者對宇宙真相的錯亂認識。無明會生起系列的惡不善法,因爲本身都是糊裏糊塗的,因此諸如“無慚、無愧”以及諸多的邪知邪見之類的自然會尾隨而至,這是由此及彼的必然規律。在750經中說“諸惡不善法生,一切皆以無明爲根本,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起”,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爲什麼無明有這麼大的能量?因爲它會導至我們根本分不清孰善孰惡,乃至分不清“有罪、無罪,下法、上法,染汙、不染汙,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正是由于無明在暗中起作用,與八正道相對立的八邪見也應運而生。

  

  在751經中,佛陀對弟子們說:“若在家、若出家而起邪事者,我所不說。所以者何?若在家、出家而起邪事者,則不樂正法。何等爲邪事?謂邪見乃至邪定。”從這裏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身爲真正佛弟子,無論是出家與居家,都會奉事于八正道;如果身爲佛弟子去“起邪事”,那麼就可以判定其並非佛弟子,或者是假冒佛弟子。真正佛弟子是樂于善事,樂于正道,而恥于惡,恥于邪道,並喜樂于正法。(3.1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