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熏習」的力量

  「熏習」的力量

  星雲大師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裏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叁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所謂“橘化爲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叁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爲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爲“習慣”,又稱爲“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習氣又如種子,盡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爲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因此,佛教有所謂的“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裏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裏。兩個人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簍,才終于在魚臭味中甜蜜地睡去。

  認識“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 继续阅读 ▪ 歡喜與憂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