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逸的借口

  放逸的借口

  《入行論》裏講菩提心的功德,當生起菩提心時,哪怕是做吃喝玩樂等看似放逸的行爲都能增長福報,增加功德,增長智慧。

  

  于是,很多人都會說:“我是在爲衆生吃、爲衆生穿、爲衆生休息、爲衆生在外面玩……”沒有真正地生起菩提心之前,不可能真正爲衆生。沒有自私自利心,只有利他心,真心實意地利益衆生,才可能真正做到爲衆生吃、爲衆生穿、爲衆生休息。這個時候你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

  

  如果真有菩提心,你吃好、穿好、休息好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有個好的身體,爲了有個好的心情。身體好了,心情好了,才能真正學佛修行,才能精進。身體不好影響修行,修行不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度化不了衆生。這些都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是貪,而是爲了衆生。

  

  但是不能找借口!有的人貪吃,然後找借口,“我是爲衆生吃!”做簡供的時候又找借口,“要多做些好吃的,不是要供養佛麼!”實際上是自己想吃。穿衣服也是這樣,“不是要莊嚴壇城麼,那就要穿好的。”實際上真實的目的是想打扮,然後出去迷惑衆生。自己懶惰,早上太陽都出來了還在睡,然後也找借口,“爲了衆生我要休息好,睡眠對身體太重要了,我應該多睡會兒。”散亂也是,“爲衆生,我要出去散散步、玩一玩。”也是找借口。

  

  大家要一步一步地來,先把出離心修出來,再把菩提心發出來。當相續中有了菩提心時,一切都會成爲成佛的因。菩提心發出來了,自私心就沒有了。有時候我們也有一些相似的菩提心,但那都是刻意發的,而不是從心裏自然發出來的。

  

  真正發出來的菩提心發出來以後,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自私自利心。自私自利心和菩提心好比是水和火,水火是不相容的。同樣的道理,有自私自利就不會有利他心,有利他心就不會有自私自利心。如果你有了真正的利他心,那個時候,吃穿不是爲自己,休息不是爲自己,都是爲衆生。雖然不是直接地利益衆生,但也是間接地利益衆生。

✿ 继续阅读 ▪ 堅定的信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