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所至 終獲感應 (唐 法雲)
唐朝僧法雲,雁門(今屬山西省)人,俗姓趙,性情淳善,不計較毀譽。但學習很愚笨。十二歲時,父母送他到五臺山華嚴寺,皈依比丘淨覺。搬柴運水,不怕勞累。到叁十六歲,還不會念誦,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一天,自己痛恨自己太愚笨,活著有什麼用。當時正是大雪紛飛,他光著腳,一心持念文殊菩薩聖號,懇求大聖啓發他的心眼。這樣一路而行,竟身不知冷,食不知味,內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一心只求見聖人。逢人便問文殊菩薩的住處,走遍五座山峰,並沒有見到。但是,他心更堅定,像著迷似的。後來又回到東臺,看見一個老人在烤火,使問道:"大德,文殊菩薩住在哪裏 "老人說:"你問他幹什麼 "法雲說:"我生來很愚蠢,想求他啓發智慧。"老人說:"那個又病又笨的老漢,你不要見他的好。"法雲心想他是狂妄人,便離開去北臺。到達後,看見那個老人在雪裏坐著,心裏觀得稀奇,認爲真是文殊菩薩了。立刻上前頂禮,因爲又冷又餓,倒在地上,口裏吐著血塊。老人對他說:"你在過去生中,曾經作過法師,貪圖別人供養,舍不得傳法。由于這個原因,變牛來償報。因爲修持佛法,所以今天獲得人身,又能出家。但余業未消盡,所以還不會念誦。"老人便拿鐵如意鈎,挖出他的心髒讓他看,就像牛的心髒,洗滌以後給他安還原。叫他起來,起來!這樣他蘇醒過來,遍身出汗,不覺痛苦。再尋老人,竟不見了。只見天空祥雲生起,出現一大圓光,像面鏡子,那位老人坐在蓮花上,一下便消失了。法雲從此以後,對過去生中持誦過的經論,都能記憶,像找回了遺失的東西一樣。終生精進修持,不敢放逸。一夜在育王塔下繞行,叁更時候,看見一道白光由北臺連接鹫峰,中間現出天閣,無比莊嚴,門前有匾額寫"善住"二字。這時是開元二十叁年(公元735年)春天,他告辭大衆後圓寂。
(出《文殊大士靈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