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焚身保寺 以報佛恩 (唐 釋住力)

  焚身保寺 以報佛恩 (唐 釋住力)

  唐朝揚州長樂寺釋住力,俗姓褚,河南陽翟縣人。態度穩重,對人謙遜,聲望很高,僧俗中都知道。在寺院興建一座高閣,兩旁建樓,設計精妙,得大護法的布施,當年便完成。全寺叁百多人,皆大歡喜。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他捐獻全部淨財,用檀香木刻佛和二菩薩像,刻成供奉在閣內。至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隋朝政局崩潰,僧俗人等多流亡在道路上。他發誓用生命守護殿閣。這時寺內人煙斷絕,他過著最艱苦的生活,曆時兩年。雖是年老體弱,但願力堅定,盡管房屋朽壞,四圍火燒,他口中念誦不斷,雙手到處修補,旁觀的都歎息,強盜也被感動,甚至還幫助他維修。唐朝建國,大弘佛法,原來的僧衆又來投靠,縣城房屋多被燒毀,只有這所寺院得到保存。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南的軍隊首領輔公佑擁兵割據,企圖反叛唐朝,命令將所有寺院撤遷到江南去。住力一再寫信請求,自願在閣前焚身,以保全寺院。當時輔公佑正准備獨立,並不理睬他的要求。住力對弟子們說:"我們無量劫以來,都是貪愛執著,不能舍身來報佛恩。我現在准備在佛前焚身,不忍看見佛像渡江。你們預備幹柴,我好焚身供養。我死後,佛像必定渡江,衣物等都裝入像中。哀懇佛力加持,一切可望改變。"便用香水沐浴,向西方結跏趺坐,自焚而死,世壽八十歲。時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十月八日,火熄滅後,他依然合掌坐著。當他焚身時,有無數喜鵲叫聲淒慘,在他頭上向右繞了七圈才飛走。他死後,佛像果被遷往南方,但殿閣得免遭毀壞,法寶和僧衆都得以保全。他的弟子慧安,智頤對師父的恩義較重,再加甥舅的情誼,在寺內爲他樹立一塊高碑,由東宮庶子(太子宮內的官員)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撰文並書寫。現在佛像已請回寺內,至今仍供奉在閣中。

  (出《唐·高僧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