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衆:少林寺和大悲寺同樣是出家人,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異?
師父:我們有很多人會受到這樣子的誤導,因爲我也看了那篇文章,是少林寺和大悲寺的比較的文章。作者他對大悲寺的一切,充滿了恭敬,但是他同時又對少林寺有很多的不敬,所以這篇文章就誤導了很多人輕慢少林寺。有這樣一種對比的去恭敬大悲寺,我想這樣是有一種罪過在裏面的。因爲什麼呢?夾雜。對大悲寺的隨喜贊歎,這是有功德的,但是如果對少林寺不敬,應該是有罪過的。
所以我們大家如果想修功德的話,就統一的,也要看到他們功德的地方。但是我們如果能看到大悲寺的功德,同時也能看到少林寺的功德,這也是需要智慧的。所以傳統的說,如果沒有這樣的智慧呢,最好還是少說,少這樣去做會比較好,比較有智慧,不會造這個業。因爲少林寺有少林寺不共的功德。
如果我們現在知道星雲大師,那我們都會一致的稱贊星雲大師是大善知識,是當今難得的大德高僧,他把佛法弘揚到四大洲五大洋,天下出家人徒弟最多的就是星雲大師。
像前兩天,他在香港做一次叁皈五戒就有叁千四百多人參加。他出去弘法,有時候要一個包機、兩個包機。他的弟子裏面,有各個人種的世界各地的出家人,把寺廟建到各個地方,把佛法弘到各個地方。
我們想星雲大師這麼大的功德,佛光山成爲這個時代佛教界這麼好的一個代表。所以以前外國人看到我們出家人,就會自然而然的問:“你是不是佛光山的?”但是這兩年就轉變了,外國人看到我們出家人就問:“你是不是少林寺的?”這不是貶義的問我們是不是少林寺的,這是這些外國對少林寺充滿了友好、敬意。
少林寺的武僧團在世界各地每年演出近叁百場,雖然武功不能作爲我們佛法的一個不共的代表,但它至少是開路先鋒,它結了很好的緣,不但把佛法以一種形式喜聞樂見的讓大家接受,甚至也給我們中國與世界各地帶來了很友好的一個交流。
我前幾年去的登封,跟現在去完全不一樣,就是因爲有了少林寺,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啊!登封現在開了有七八十家武館,在校學生至少二、叁十萬。少林寺也進行自身建設,寺院建設好,恢複好,開戒壇、佛學院。而且作爲一個方丈師父,可以說也體現出了我們大乘佛教的一面。
少林寺做了非常非常多、非常非常大的貢獻,在這個貢獻上可以這麼說,不是哪個寺院,甚至有時候連佛光山現在都不能夠相提並論,這是從不同的角度上說。佛光山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貢獻,對這個世界來說,但是通過這個現象,很多人就會問是不是少林寺的,由此可以知道少林寺這個功德有多大,我們隨喜還隨喜不過來呢,想都沒辦法想象,比如我個人來說,那是沒辦法做到的。他不僅僅爲佛教,同時真正的愛國、愛教,爲國家、爲民族做了那麼大貢獻,所以不能隨便的說,要贊歎!贊歎別人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