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修行佛法
—— 貢嘎寺 堪布太橋旦曾撰寫
修行應該從做人做起
孝順父母親,孝順父母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恭敬長輩們,恭敬長輩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恩人記心中,恩人記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夫妻常包容,夫妻包容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教育好子女,教好子女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善于對待人,善于待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人群中低調,群中低調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少欲而知足,少欲知足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心地存善良,心地善良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奉獻于社會,奉獻社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鋪橋與修路,鋪橋修路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保護好環境,保護環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幫助貧窮人,幫助窮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照顧生病人,照顧病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關懷所有人,關懷他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戒煙少飲酒,戒掉煙酒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愛護衆生命,愛護生命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終生吃素食,終生吃素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用身口意來修行
(行爲)
行爲要端正,行爲端正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言語)
說話要文雅,說話文雅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思想)
思想要真誠,思想真誠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種修行。
我們應該深深地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點一滴都不離開佛法,因此我們可以日常生活中修行。
我們應該好好修行觀音菩薩化身松贊幹布王所製定的十六條做人道德
修行修心敬信佛法僧,01敬信叁寶是入門佛教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尋求修正法,02求修正法是趨向解脫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回報父母恩,03報父母恩是孝順父母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尊重有道德,04尊重有德是重視道德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敬貴與尊老,05敬貴尊老是高尚品德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利益濟鄉鄰,06利濟鄉鄰是利益他人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直言而小心,07直言小心是表裏如一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義深于親友,08義深親友是有情有義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追貴而情長,09追貴情長是跟隨具德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食財要適度,10食財適度是少欲知足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追認舊恩人,11追認舊恩是知恩報恩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債量如實償,12債如實償是忠誠老實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減輕忌妒心,13減輕忌妒是隨喜他人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自己持主見,14自持主見是正見穩固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溫語而寡言,15溫語寡言是修養內涵的一種修行。
修行修心擔重而寬宏,16擔重寬宏是英勇胸懷的一種修行。
修行十善業
身之叁業
修行護佑生命,不殺生命是獲得健康長壽的直接因素。
修行布施財物,不偷他財是感得具足受用的直接因素。
修行行爲端正,不行邪淫是常常夫妻美滿的直接因素。
口之四業
修行言談忠實,不說妄語是受到衆人稱贊的直接因素。
修行平息爭吵,不談兩舌是受到眷屬恭敬的直接因素。
修行談吐文雅,不說惡口是恒常聽聞悅耳的直接因素。
修行言必有義,不談绮語是語言具有威力的直接因素。
意之叁業
修行隨喜他福,遠離貪欲是常常如願以償的直接因素。
修行顧念他人,遠離嗔恨是生起慈悲之心的直接因素。
修行信仰叁寶,遠離邪見是建立正知正見的直接因素。
修行四共加行
觀想人身難得,這就是令我們珍惜人身的一種最佳修行法。
觀想死亡無常,這就是令我們勇猛精進的一種最佳修行法。
觀想輪回過患,這就是令我們趨向解脫的一種最佳修行法。
觀想因果不虛,這就是令我們謹慎因果的一種最佳修行法。
修行四共加行是,令我們的心趨入正法的一種方法。前兩者能幫助我們斷除對于此生的執著;後兩者能幫助我們斷除對于來生的執著。既不執著此生,又不執著來世,那麼我們一點一滴的修行將能夠成爲趨向解脫的途徑。
修行皈依叁寶
修行皈依佛,佛是大殿裏見到的叁十二相八十隨好的佛像。
修行皈依法,法是叁藏十二部等等甘珠爾及丹珠爾的佛經。
修行皈依僧,僧是藏傳和漢傳、大乘小乘的所有出家修行者。
進一步對叁寶的認識
修行皈依佛寶,佛寶是具有叁身五智之本體,即是圓滿導師。
修行皈依法寶,法寶是具有教法證法之本體,即是圓滿正道。
修行皈依僧寶,僧寶是具有覺醒證悟之本體,即是圓滿伴侶。
皈依佛之後,不皈依外道。看到任何佛像,如佛寶一般恭敬。
皈依法之後,不傷害生命。看到任何佛經,如法寶一般恭敬。
皈依僧之後,不誹謗僧衆。看到任何僧人,如僧寶一般恭敬。
佛就像醫生,診斷我們內心中八萬四千的一切煩惱疾病。
法就像良藥,醫療我們內心中八萬四千的一切煩惱疾病。
僧就像護士,修護我們內心中八萬四千的一切煩惱疾病。
修行皈依叁根本
修行皈依上師,何謂皈依上師,因爲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
修行皈依本尊,何謂皈依本尊,因爲本尊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修行皈依護法,何謂皈依護法,因爲護法是一切事業的根本。
密乘中對上師的定義
上師就是叁寶之總集:以意爲佛寶,語爲法寶,身爲僧寶。
上師是叁根本之總集:以身爲上師,語爲本尊,意爲空行。
上師又是叁身之總集:以身爲化身,語爲報身,意爲法身。
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
觀想上師
坐著時觀想于頭頂,
走路時觀想于右肩,
吃飯時觀想于喉嚨,
睡覺時觀想于心間。
修行四聖谛
苦谛要認識,認識苦谛是能夠接受痛苦的一種實修法門。
集谛要斷除,斷除集谛是能夠解決痛苦的一種實修法門。
道谛要依賴,依賴道谛是能夠獲得解脫的一種實修法門。
滅谛要現證,現證滅谛是能夠大徹大悟的一種實修法門。
修行修心諸惡莫作,諸惡莫作代表了小乘佛法,
修行修心衆善奉行,衆善奉行代表了大乘佛法,
修行修心自淨其意,自淨其意代表了金剛乘佛法,
修行修心是諸佛教,是諸佛教代表了叁乘佛陀法教。
修行四無量心
願衆生得樂,這就是修行慈心,有了慈心方能令衆生得樂。
願衆生離苦,這就是修行悲心,有了悲心方能令衆生離苦。
願衆生歡喜,這就是修行喜心,有了喜心方能令衆生歡喜。
願衆生平等,這就是修行舍心,有了舍心方能令衆生平等。
修行四不共加行
修行虔誠頂禮,皈依禮拜是減輕煩惱的一種最佳修行法門。
修行忏悔業障,念百字明是清淨業障的一種最佳修行法門。
修行積累資糧,修獻曼達是圓滿資糧的一種最佳修行法門。
修行祈禱上師,上師瑜珈是立即成佛的一種最佳修行法門。
修行七支佛事供養
禮敬叁世佛,禮敬諸佛是減輕我慢的一種修行方法。
廣修供養佛,廣修供養是圓滿福報的一種修行方法。
忏悔罪業障,忏悔業障是清淨業障的一種修行方法。
隨喜善功德,隨喜功德是斷除嫉妒的一種修行方法。
請求轉*輪,請轉*輪是開啓智慧的一種修行方法。
請佛住久世,請佛住世是普度衆生的一種修行方法。
回向皆功德,普皆回向是功德增長的一種修行方法。
修行岡波巴四法
心趨入佛法,心趨入法是生起出離心的一種修行方法。
佛法入于道,法入于道是生起菩提心的一種修行方法。
除道之迷惑,除道之迷是證得無我見的一種修行方法。
轉迷爲智慧,轉迷爲智是成就金剛乘的一種修行方法。
修持六度波羅密
修行修心常布施,
修行修心守淨戒,
修行修心修忍辱,
修行修心恒精進,
修行修心除煩惱,
修行修心斷我執。
修持布施,修持布施令放下執著心,這才是真正修行大布施。
修持戒律,修持戒律令遠離罪業心,這才是真正修行大持戒。
修持忍辱,修持忍辱令斷除嗔恨心,這才是真正修行大忍辱。
修持精進,修持精進令法喜充滿心,這才是真正修行大精進。
修持禅定,修持禅定令保持…
《生活中如何修行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