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雜阿含》(卷八)~L 第218經(苦集滅經):世尊爲對弟子們宣說了“苦集道迹”與“苦滅道迹”

  第218經(苦集滅經):

  世尊爲對弟子們宣說了“苦集道迹”與“苦滅道迹”:

  1、苦集道迹:“雲何苦集道迹?緣眼、色,生眼識,叁事和合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是名苦集道迹。”。

  2、苦滅道迹:“雲何苦滅道迹?緣眼、色,生眼識,叁事和合觸;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苦滅道迹。”

  所謂“苦集道迹”,也就是各種苦患是如何産生,以及它們産生的根源所在。這種根源的産生,即是所謂的“叁事和合觸”。正因爲我們對內六入處與外六入處産生了種種愛著與貪戀(緣觸受、愛),由此一來,便産生了生老病死等種種悲惱之事。那麼如何滅除這種苦患呢?這就涉及到“苦滅道迹”,也就是滅苦的方法。從哪裏入手呢?還是從這個“觸”入手,通俗地講,就是不受到內界和外界的種種影響。但無論是從“自然人”還是“社會人”的角度講,我們怎麼可能絲毫不受到內與外的幹擾呢?只是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罷了。退一步講,如果我們對于“叁事和合觸”能夠做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泰然自若,可能現今日下之世風,也不至于敗落至如此田地吧!

  第219經(涅槃道迹經):

  此經敘述觀察六入處乃至叁受的無常,就是涅槃道迹。

  “雲何涅槃道迹?謂觀察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是名涅槃道迹。”

  這裏,重點抓住了“無常”二字。對于五陰之無常,相信我們都很熟知。在此基礎上,佛陀又宣講了六根的無常、六境的無常,繼而講到了六入的無常。叁事和合所生起的諸觸,也同樣是無常——具體而言,就是“叁受”或叁覺的無常。苦受無常、樂受無常,而且不苦不樂受亦爲無常。什麼叫不苦不樂受?即是不會使我們生起痛苦事快樂的那種感受,這種感受在叁受之中,占據著絕大多數。因爲苦受爲一邊,樂受爲另一邊。現實生活中能引起我們時常感受到痛苦或快樂的事情,畢竟占少數;而更多的時候,我們甚至處于某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這種“無意識”從衆人的角度來講,就是“集體無意識”。而這種“集體體無意識”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不苦不樂”的狀態。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做事情,會“漫無目的”,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做什麼。平常我們上班下班,除了雙休日,天天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最終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某種“定勢”,甚至成爲一種機械式的運動。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便處于一種“不苦不樂”的狀態下生活,直至生命延續到最後的歲月。當然,按照佛教的觀點,生命的本質是苦的,因此對于觀實世間而言,不僅“樂”是苦的,即便是所謂的“不苦不樂”,其實質還是偏倚于“苦”的一面。因此佛教將佛法分割爲“真谛”與“俗谛”,不僅符合實際,更反映了佛教經典作家們所表現出的超人智慧。(3.1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