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魏源禮佛曆程(蔣普成)

  魏源禮佛曆程

  

  ◎蔣普成

  魏源的禮佛曆程,分爲前期和後期:前期是他求官爲官時期,後期是他潛心向佛時期。但不管在前期還是後期,魏源始終與佛教保持密切關系,不但閱讀佛教經典,從事佛教活動,接觸佛教人物等,還遊曆名山大川,創作出許多意境深遠、寂然的禅詩。

  道光六年,魏源會試落第,就有入佛的想法,《惠山泛舟》詩中體現向佛之意。至道光八年,魏源又考場失意,在好友龔自珍介紹下認識杭州學者錢林,他是一位博學之士,信奉佛教,自稱伊庵居士。魏源長子魏耆在《邵陽魏府君事略》中對魏源在杭州學佛一事記述曰:“戊子遊浙江杭州,晤錢伊庵居士東甫,從聞釋典,求出世之要,潛心禅理,博覽經藏。延曦潤、慈峰兩法師,講《楞嚴》、《法華》諸大乘。”魏耆還記載其父此次杭州學佛之收獲,《事略》載:“(學)畢,回蘇州,聞舟钲,有省。”學完以後,聽到船上的钲聲,感到有所領悟。魏源離杭州前,作《武林紀遊十首呈錢伊庵居士》,其中有 “非避城市喧,非遠枯寒了,水雲幽絕處,中有古魂托。孤行每自喜,此病恐難藥。方尋黃海盟,更作石梁約。不受古人欺,肯受今人縛”等以禅入詩、禅意濃濃的詩句。又東行遊天臺、四明山、雁蕩山等佛教名刹,切身體驗佛法。還如,他在京時向清代淨土宗的代表人物之一紅螺山瑞安法師問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後魏源在高郵作知州時,特邀法師到高郵弘揚佛法。

  魏源爲官後,對佛教的感情已經體現在行動。在他管轄的地方,他特別注意對寺院的保護。在高郵知州任上更加注意庵院、廟宇的修繕,如城內的乾明教寺、擴國水清寺都在大門外加築照牆一堵,使寺院更顯肅穆、莊嚴。對寺院政策能寬則寬,以利山林生活和發展。

  嘉慶二十四年(1819),魏源離開故鄉,定居江蘇。此後只回故鄉兩次,雖然行色匆匆,但走訪家鄉庵寺,相聚禅師大德,並給一些寺廟題寫詩文對聯,抒發自己對佛學情感。魏源的朋友中,有釋家高僧,也有向佛居士,如他的至交龔自珍就是一位對佛教虔誠的居士,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佛學,魏源已經慢慢地走近佛教。

  鹹豐叁年,魏源絕意官場,即皈依佛教,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向佛曆程。魏源是一位思想家,他投入佛學,發揚自己的長處,想以自己的力量振興佛教。他選擇淨土,自稱菩薩戒弟子魏承貫。會譯《無量壽經》,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爲淨土四經。

  摘自《上海佛教》2013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