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弘法觀
◎蔣鑫
佛法之所以能在世間延續兩千多年,其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那就是良好的傳播與弘揚。個人精進學佛的同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也應該思考如何把佛陀的教法用適當的方法加以弘揚,這才不慚爲自利利他。佛法只有在運用恰當的方式對佛法加以弘揚,才能讓更多的人蒙受法益,在我自身多年的學佛實踐過程中,逐步探索總結出如下幾點,與諸位同修分享:
一、印經造像。《佛說造立形像經》雲:作佛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無盡不可稱數,如是四天下江河海水尚可升量,作佛形像其福甚多,多四天下江河海水出過十倍。”印經與造像對于積聚資糧和對佛法弘揚的重大意義,經論中比比皆是。每個佛弟子在學佛之初,無不是最先接觸到佛經或佛像,亦或是間接。可以說佛法再殊勝,如果沒有大量佛經及造像的存在,也不會有人值遇無上佛法。經論給行者以修行的啓迪,破迷開悟之根本,長養法身慧命的資糧,若沒有正法出現于世,那麼無量衆生皆會無始劫以來掙紮在痛苦的輪回之中,唯有廣泛流通正法,才能讓更多的人了知生命與佛法的真谛,從而離善越來越近,用佛法去瓦解一切不善。
二、身體力行。俗話說:身教勝于言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是每見到佛陀聖像時在內心的加持那樣。之因爲佛陀自身在實踐著佛法,同時又把教法傳受于苦難的衆生,才會有人盡形壽信奉與實踐佛陀的教法。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才能展現出那種出世的風範,讓世人一見到就能生起對佛法的信心,否則每每落入玄談而不去實踐,這樣終是不讓人信服的。如律如法的行持是诠釋佛法最好的方式,就像寺院中威儀具足的法師們,使信衆一眼望去,就能生起敬仰之心,從而敬重佛法、走進佛法、修學佛法。
叁、護持佛法。經中講到,一切恩中佛恩最重。細細品味,的確如此。因爲唯有佛法能讓衆生得到究終的解脫,這點是世間一切外在都無法相比擬的。既然能有殊勝因緣學修佛法,理應用一份感恩心去盡力護持正法。護持佛法要樹立正確觀念,不要認爲僅是物質上的,這樣就未免太狹隘了。例如在力所能及的知識範圍內,進行佛法教理的普及;定期去安養院慰籍老年人;定期組織佛弟子義務爲社區街道清掃衛生等等。總之,佛法像征著至善,傳播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最終目的只是希望把善的力量達到極致,同時走向解脫。
四、鞏固信仰。凡夫的惡習之一就是不能安住在相同所緣境上恒久不變,比如學習佛法,有些同修因爲修學不如法、或長時得不到深入學習佛法,就會生起退怯心理,這也屬常理之中。鞏固信仰就是已學佛之士,加深對信仰的理解和宗教情懷的培養。鞏固的方式可以是參加法事活動,如禅七、佛七、誦經等。還可以啓請大德法師定期爲同修做修學上的開示,依止善知識也是學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樣也要以事半功倍的學修。還可以定期的與大衆在一起討探某一階段的學修心得,與大家分享個人對于某部經論的學修體認,有知見不正確的地方可以互相指正,正所謂:大衆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共同學修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同時也能鞏固加深對佛法的信心。
五、不排他宗。佛法有叁藏十二部教法、八萬四千法門,如此衆多的教法之一可謂門門殊勝,區別僅是爲了契合不同根器的有情。所以不能因爲學修適合自身的法門,而去有意排斥他宗,要知道佛法是圓融的,之所以廣大,就是在于能收攝不同根器的學人,法門並沒有好壞之分,佛陀的本懷就是爲了讓一切衆生得安樂解脫,所以甘露妙法部部平等。由于不同人對佛法有著不同的認知和不同的因緣,自然選擇學修的法門也各不相同,但殊途同歸,只要按照經教認真去學修,最終的歸宿都是解脫,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總結了我個人學修佛法的一點心得,願與大家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