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情深,萬象皆深 自序

  自序

  每一朵落花,都香過、美過,與蜂蝶相會過

  天下無不是藥的草

  我喜歡種香草。

  在臺北居住已超過四十年了,住過十幾個房子,不論住在多麼小的房子,環境如何艱難,我都會在陽臺、窗邊,種幾盆香草,如果有露臺、有院子,我就會種得更多。

  薰衣草、鼠尾草、九層塔、檸檬草、薄荷、紫蘇是常種的,有一段時間,我還種了肉桂和甘草。

  我喜歡香草,是喜歡拿它們來泡茶、入菜,有時在陽臺種花,采一兩片在口中咀嚼,就會感覺神清氣爽,感恩天地有情,賜給這些不起眼的小草動人的香氣與深長的滋味。

  乾坤朗朗,一株小草自有它非凡的莊嚴。

  當我咀嚼小草,擡頭仰望雲山,就會想到一個故事:

  文殊菩薩在一片翠綠的草原,對大衆開講智慧,在演講開始的時候,他把善財童子叫起來:

  “善財!去采一株不能做藥的草來!”

  善財童子繞著草原找了叁圈,回來對文殊說:

  “菩薩!遍尋各處,無不是藥的草!”

  文殊隨手從腳邊采了一株小草,舉草示衆,叁複斯言:“天下無不是藥的草!天下無不是藥的草!天下無不是藥的草!”

  文殊是智慧第一的菩薩,接下來他開講了偉大的思維:天下沒有任何草是不能做藥的,如果有一株草是無用的,那是它的價值還沒有被發現。同理,天下也沒有任何煩惱,不能轉成智慧,如果有煩惱是無用的,那是它還沒有得到轉化。

  小草,提煉而成良藥;煩惱,轉化而成智慧!

  未轉化提升的煩惱,是爲“業障”;轉化提升的煩惱,是爲“境界”。

  凡夫與菩薩同生于一個世界,凡夫爲煩惱所縛,不得解脫;菩薩在煩惱大海中,得智慧寶珠,得大自在。

  靜思萬法、谛觀萬象,體會腳邊的一株小草呀!它們在陽光下的開懷喜樂,它們在微風中的輕柔舞蹈,它們在暴雨大雪裏,謙虛保任。

  百草寂寂,等待有一天會遇到神農,或者文殊。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煩惱喧嘩,仿佛生命中的汙泥,但我們也等待著,或者會有一朵蓮花,一些清淳的智能,從無明的、未名的角落,開起!

  一株草裏有萬佛的寶殿

  我喜歡在廣東旅行。

  因爲廣東人什麼都吃,人人都是食物的探險家。

  廣東食物裏,我最喜歡喝煲湯。大飯店裏的煲湯很好,小餐廳裏的煲湯也滋味獨具,尋常人家的主婦更是,個個都是煲湯高手。

  有幾次喝到用枸杞葉、當歸葉、川七葉煲的湯,使我拍案驚奇,滋味不下于用人參、天麻、茯苓煲的湯。

  有一次,在廣東開平吃農家飯,農夫以黃鳝煲飯,鳝軟飯香,鍋底還有一層厚厚的鍋粑,真是美味無雙。

  更令人驚奇的是,用大蒜清炒的地瓜葉、以鹹蛋撓拌的南瓜葉,加了豆豉肉末的西瓜葉,每一樣都是那麼鮮嫩好吃。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西瓜葉可以入菜。

  問了農夫,他說:“所有的瓜苗都可以做菜呀!不只是西瓜、南瓜、冬瓜、苦瓜、絲瓜、節瓜、哈密瓜,只要是瓜苗,做菜都很好吃。”

  吃過中飯,我站在農夫的南瓜田裏,看著滿地蔓生的瓜苗瓜葉,心裏非常感動,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來供養天地,即使是小小的瓜苗,也有無限的莊嚴!

  釋迦牟尼佛也曾與弟子一起散步于美麗的田園,有一次走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天帝看著那一片難得的美景,突然對佛陀說:“世尊!這裏如果來蓋一個大雄寶殿就好了!”

  佛陀微笑著,並不應答。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突然拔起路旁的一株草,插在佛前,說:“世尊!大雄寶殿蓋好了!”

  佛陀開懷的笑了,說:“善哉!善哉!舍利弗!”

  佛陀沒有說的,就像自己拈花,迦葉微笑的密意一樣,一朵花裏有無上的菩提,一株草裏也有莊嚴的寶殿。

  如果在美麗的地方,不能看見一朵花、一株草、一抹浮雲、一發遠山,又如何看見佛的殿堂呢?

  若有明慧的眼睛,有清淳的覺受,在在處處,皆有菩薩的慈悲智慧在焉!

  我欲奔行千裏,去追尋佛的智慧;我也願就在站立的地方蹲下來,來體會一株草的莊嚴!

  摩頂松的心

  每天清晨,在露臺澆花的時候,我會對花草說話。

  或者背誦昨夜讀到一段動人的經典,或者訴說一首古詩的意韻,或者唱念一首新學的歌……

  有時說一些祝福的話,希望每一株草翠綠無比,祈願每一朵花繁華多彩。

  我真心相信,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會種出什麼樣的花草;而你有什麼發願,世界也會往那個方向展現;我真心相信,因爲我種的植物總是花紅草綠,永遠以美好來與我相應。

  有智慧、有感性的人都會如是相信。

  玄奘大師要到西方取經的前一天,漫步于寺院的庭中,看見自己每天澆水而長得盎然的松樹苗,突然感到不舍,他走到松樹旁邊,撫摸松樹的頭發,深情地說:

  “我明天就要啓程到西方取經了,以後不能親自爲你澆水了,你要努力的生長呀!我到西方的這一段時間,你就向西生長,與我心心相印,等我東歸之時,你再往東生長吧!這就是我們的約定。”

  玄奘出發往天竺的十九年間,那棵松樹一直往西邊生長,竟成一棵向西彎曲的樹。

  十九年後有一天,這樹的枝桠大量往東邊冒出,寺僧大爲驚奇,不久之後就傳出玄奘將回到大唐的消息。

  玄奘回來看見那棵松樹也大爲感動,爲它取名爲“摩頂松”,十年之後,摩頂松松如蓋,終于平衡,成爲像傘一樣形狀的大樹。

  眼淚是不真實的珍珠

  每次我看到一棵大樹,總會去擁抱樹幹,去傾聽老樹心裏的消息。

  雖然無法摩頂,但可以仰望,每一棵老樹都是那麼雄奇,那麼的美,有些樹可以從秦皇漢武就看著這個世界,人生無常、成住壞空,在老樹的眼睛裏,其實是很平常的。

  我們如果心靈夠高,也可以這樣看著世界。

  我們如果心情夠細,也能體貼一棵樹的心。

  八指頭陀有一回聽到淒厲的哭聲,離開禅座,走出寺廟,才發現是有人在砍桃花樹,他因而大悟!

  來果禅師在睡覺的時候,聽到哭救聲而驚醒,找了半天,才看見一只虱子跌落下來,摔斷了腳在那裏哀嚎。

  澹悟禅師在流淚後,寫下了“鉛淚結,如珠顆顆圓;移時驗,不曾一顆真!”

  我們因愛恨而流下的眼淚像鉛塊一樣的沈重呀!但時間過去了,空間改變了,沒有一顆眼淚是真實的。

  每一次感時,連花都濺出了淚水,每一次傷別,連鳥兒都感到心驚!

  我們不曾離開世界,世界也不會離開我們。

  佛陀在很多次的輪回裏,在一世名叫“子”,經典裏形容子是非常慈悲的人,慈悲到“踐地唯恐地痛”,走路的時候因爲怕地會痛,所以,他走路,非常非常輕巧。

  在經裏與子相識,使我非常感動,大地會疼痛,花草會傷心,松樹會許願,觸事而真,體之即神,只要情感夠深,意境夠高,就會知道步履過處,都有美麗的消息,落花雖然飄落了,每一朵都美過、香過,與蜂蝶相會過!

  種出一片無憂的所在

  最近十幾年,我常在大陸旅行演講,走過兩百多個城市,偶一回首,恍然如露如電。

  四十幾年來,我每天都在寫作,寫了幾千萬字,回眸一望,宛若鏡花水月。

  在流雲幻變的人生呀!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永恒的?何處才有究竟與終極的家鄉?

  你說你曾神采飛揚的活過,你又留下了什麼證據?

  有一天,佛陀走到菩提樹下,坐下來,說:“不成正覺,不起此坐!”

  魔王聽見了,走到佛陀面前,生氣地說:“你以爲你成正覺會成功嗎?在你之前多少比你偉大的修行人想成正覺,最後都失敗了。而你,先是浪費了二十九年在聲色犬馬,又浪費了六年做無益的苦行,現在你在此靜坐,就希望能突然開啓無比的智慧嗎?比起那些更用功的修道者,你的想法是多麼傻呀!現在你立刻停止靜坐,否則,你指給我看只有你會成功的證據,如果你舉得出證據,我就不再擾亂你!”

  佛陀溫和地舉起右手,指向前方,按觸大地!

  佛陀大音希聲、大象無言,他沈默地按觸大地,說:“大地就是我的證據,在無數的輪回裏,我所行的一切都在大地留下了證據!”

  佛陀修行的證據在大地,我留下的證據就是我的文章,我不斷不斷的耕田,信心是我的種子,智能是我的耕犁,我一直前進不退轉,希望能種出一片無憂的所在!

  在我的文章裏,有時丈六金身是一莖草,有時一莖草是丈六金身!

  留下美麗的證據

  現在,我把“菩提系列”第二部精選集,定名爲“情深,萬象皆深”,洪荒留此山川,宇宙如實在目,我們能觀照更深的萬象萬籁,把缺憾還諸天地,才能使我們得到自在。

  重讀這些二十年前的作品,我的手不是按觸大地,而是按在我的稿紙上,我可以無憾的說:我所走過的路,我的文章都已留下美麗的證據!

  林清玄

  二○一○年夏日

  外雙溪清淳齋

✿ 继续阅读 ▪ 叁生石上舊精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