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珈琅的精神

  珈琅的精神

  

  珈琅形如唢呐,管身筆直而修長,管體裝飾著雕刻的銀飾,有龍形、花形,還有寶瓶狀,其間鑲嵌著紅寶石和藍寶石。很多人都喜歡聽珈琅的聲音,豐富靈動而又震撼心靈。古老的銀飾散發出淡淡的光,與僧人的紅衣相映,美麗至極,仿佛能喚起前世那遙遠的記憶。手拿珈琅,踱步在草原上,珈琅細細的金屬鏈與銀飾不經意地輕輕觸碰,發出纖細的輕脆聲,若有若無,恍若自己穿越時空行走在茶馬古道一般,又幻如追尋理想而回蕩在沙漠中的駝鈴聲聲。

  

  珈琅,猶如一個莊嚴含蓄而又堅毅並有著豐富內涵的女子。  

  

  上師說,珈琅的聲音是最好聽的,但卻是法器中最難學的!教授整個供養團的喇榮的師父說,珈琅比維諾還難學!在去年的萬盞法會上,獨獨就缺珈琅。珈琅成了整個供養團最頭疼的法器。  

  

  被上師選中吹珈琅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師父,上師就給了一個月的突擊時間。仁慶師壓力很大,除了聞法,她基本上利用其他全部的時間進行練習。早上五點多,還很凍手的時候,她就開始了一天的練習。  

  

  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吹奏珈琅時,基本上全靠左手的小手指來承載整個珈琅的重量。她的左手也因此腫了一個雞蛋大的包,手指不能動了,她就使勁活動著手指。舌頭被索瑪(哨片)紮破了,嘴巴吹腫了,每一口氣吹出去都連著後背疼,她依然堅持。她說:“上師說過(在《入行論》的開示中),這比起地獄的苦小多了,應該慶幸!我能多挺一分鍾就多挺一分鍾!”  

  

  她盡量不多喝水,避免頻繁上廁所而浪費時間,想去也盡量強忍著,吹累時中間也只是在原地休息幾分鍾,並不到處散亂。吹珈琅不方便的時候,她就吹水泡,練手指,從不放過每一分、每一秒!她說,我們犧牲修法的時間吹珈琅,如果不珍惜時間練習,肯定是有因果的。  

  

  其間,她也抱怨過很多次,但最終堅持了下來。她說,比起釋迦牟尼佛舍身求法所受的苦,我這不算什麼!  

  

  我終于明白,讓大家望而生畏的法器東瑪、維諾還有現在的珈琅,爲什麼獨獨讓五十多歲的仁慶師在短時間內全部出色地拿了下來!  

  

  大家期待已久的珈琅的妙音終于響徹在今年的萬盞法會上,我們終于能用珈琅來供養諸佛菩薩、善神護法了!  

  

  仁慶師微笑著站在陽光下,筆直的珈琅與她挺拔的身姿相應,如此美麗……  

  

  (文/月菩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