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心力
從心力的角度分,菩提心有叁種:如國王之發心、如舟子之發心、如牧童之發心。
第一、如國王之發心。國王首先要降伏敵人,得到自方的擁戴,登上王位,再保護臣民。如同這樣的發心,就是首先自己成就佛果,再去度化衆生,將一切衆生安置于佛地。如國王之發心也叫做廣大欲樂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于下等。
第二、如舟子之發心。舟子就是船夫,船夫載著所有的乘客一起渡河,同時到達彼岸,不分先後。如同這樣的發心,就是自己要與一切衆生一起成就佛果,同時安置于佛地。如舟子之發心也稱爲殊勝智慧之發心,這種發心者的心力屬于中等,這種心量是很大的。
第叁、如牧童之發心。牧童爲了使牛羊先吃到草,喝到水,免遭豺狼等猛獸的侵害,而將它們趕在最前面,自己隨後而行,保護著它們。如同這樣的發心,就是不顧自己,只顧衆生,先把叁界一切父母衆生安置于佛果以後自己再成佛。如牧童之發心稱爲無與倫比之發心,懷有這種發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如地藏王菩薩的發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種心量是最大的。
其實像《普賢行願品》中的好多願,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這裏所講的叁種發心中的後兩種:要讓一切衆生和自己一起到達彼岸,或者要將一切衆生全部安置于佛果後自己再成佛,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衆生無邊,不可能有所有衆生都到達彼岸的時候,也不可能有將所有衆生都安置于佛果的時候。盡管如此,也要發願。發心、發願的時候,心量越大越好。心量越大,對治性越強。要遣除我執我愛,降伏自私自利,磨煉心態,對治煩惱,降伏習性,就要發大心,發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