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印折服我慢
張聿琦/文
學佛多年,多以研讀經教、聽經聞法爲主。第一次在覺風學院參加朝山,是因爲適逢浴佛節,心想朝山應該也是殊勝的活動,先報名再說。所以嚴格來講,是在一股莫名的情形下按了報名表,至于活動的內容跟意義是什麼,當下並無多想;之後才慢慢上網搜尋一些數據,爲行前做准備,隨著資料的閱讀、了解了朝山的意義,不但可以廣結善緣、消除罪障,更可折服我慢、考驗修行人的道心,至此,就越發生起無比的歡喜,並期待當天的到來。
參加的前一天,我到學院聽寬謙師父講授《攝大乘論講記》,當天下著滂沱大雨,將講堂淹漫似水鄉澤國,自己一邊幫忙掃水擦地,一邊還在煩惱「如果明天還下這麼大的雨,該怎麼辦呢?」還好,平時的讀經這時發揮了作用,心思隨即轉念 : 明天有那麼多的同修,爲了自己道業的增上努力著,佛菩薩一定會歡喜加持;如果真是無法成辦,也是要教我學習忏悔業障、放下執著,因爲善法也不可執。晚間入眠時則不斷祈請,有幸第二天雨勢變小,大家終于可以圓滿進行浴佛及朝山活動,共沾法益,也結下來世共修的善緣。
當天雖然下著小雨,每位朝山的同修卻都抱著虔誠的心,此綿綿細雨就如同佛菩薩慈悲的法水,溫柔的綿綿細雨中的朝山撒在每個人身上,加上寬謙師父穩健的法音,澄玄法師敲打著引磬法器,引導大衆一步步前行,和佛菩薩的悲願相應。過程中,引磬聲緩慢而規律,似乎也在提醒學人,修行要如同大象的足迹那樣深刻穩固,不急不徐,隨時觀照自心,聽音調整自己的步伐。朝山過程的每一步雖然汗水淋漓,但每走一步就更接近目標,所謂「登高必自卑」,修學就像朝山一樣,也要從基礎開始,看清楚自己目前的高度,一步一腳印紮實修行,又如經典雲: 「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于賢聖得歡喜樂,正趣漏盡,雲何爲七?謂比丘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衆、知人勝如。」「知己」才有辦法老實修行,也才能折服貢高我慢,修行人若懂得謙虛,平等柔軟,就必能獲得佛法的滋潤。
隨著法音的升起,每當踏出一步,內心便生起忏悔,修學必須以佛陀爲榜樣,願今日走的每一步,就如同跟隨佛陀的腳步,要真正作師所喜的弟子,就必須踏上一佛乘之路,藉由真正的利他才能完成自利。這雖然是一條披荊斬棘之路,即使過程煎熬也得勇敢前行,如偈曰 : 「是以勇識如孔雀,于如毒林諸惑中,住在死林攝滋養,自取此毒還滅之。」不論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好亦壞,都要勇敢面對,透過境界來轉化自己的叁毒,而不要被境所轉,這就如同食毒的孔雀,須由吃食不同的毒物,羽毛才會越顯鮮豔美麗。回想自己的過往,不由得慚愧萬分,只能透過此次的浴佛,再次祈求世尊:弟子資質愚拙,在這條難行道上,希望您永遠引導弟子,就如同今生蒙您接引,讓悸動的心,直至無上正等正覺。
朝山最後,大衆依序進入大殿,由于浴佛和母親節同慶,法師帶領大衆恭誦《父母恩重難報經》,期間許多人感動落淚,父母從小對我們的照顧、提攜,爲子女不知受了多少苦,做子女理當盡孝。此外,若擴大角度來看,我們除了要感恩今生的父母外,許多和我們有緣的有情衆生,也應生起菩提心及慈悲心,衆生在過去生中也許做過我們的父母眷屬,只不過自己忘了,他們同我一樣,想要拔苦得樂,當能如此觀想,必能念及衆生之苦,並祈求和自己有緣的衆生「一切如母有情衆生,願你們能受到佛菩薩攝受,早日共成佛道」。
此外,在這次的活動中,最令人隨喜贊歎的是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一早天色還灰蒙蒙,志工們就穿著雨衣、卷起褲管,不畏風雨淋在身上的黏膩、泥濘沾滿身,爲大衆洗刷街道,法師們也提早至道場准備,關懷志工,甚至著手幫忙清理,著實感念這些「心清靜」的志工菩薩,你們就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這次的活動,比起以前祖師大德們朝山的艱辛,我們真的是幸福很多,有這麼多人整理出這麼舒適莊嚴的道場,感恩法師,感謝志工,讓大家都有滿滿的收獲。若未來有相關的活動,誠心的希望其他有緣人,也能跟著大家一起參與這隆重莊嚴的法會,種下善的種子。
摘自 覺風季刊第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