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親聞記
——本叁班:釋照岩
小時候,是非常盼望過年的。
可到了“奔叁”,隨著年節臨近,心中不由得刮過一絲涼風,“還沒有准備好,就過年了!”
再者今已是年界“而立”,更深切的感到“無常之迅速”。盡管內心裏任著性子並不想過年,時間的巨輪還是把我推到了年的腳跟。沒法子,輕輕噓口氣,想與不想、過與不過,這些都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事。看來誰被“無常”的手拽著,誰就別想退回去。
我的癸巳年的這個春節,是在重慶的一個小廟裏過的,其實心很不情願,又是沒有辦法,是“人情”嘛!看來這人情真是個麻煩的事,但是人又如何要放下這“情”去。既是出家了,卻還是有許多的無奈。
這重慶的小廟,全年的收入主要仰仗春節,廟的僧人也少得可憐,所以一個人頂著叁個人用。賣香、點燈,還要解簽。關于解簽,心雖不願,但解簽是這風土、這小廟多年的風俗!當家師也要依靠解簽增添些微薄的收入。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介入了,當地民俗文化的佛教廟堂。
重慶的這小廟,還有過年“燒子時香”的傳統。所謂的“燒子時香”,就是年叁十晚上十二點時,來廟上拜佛燒香,說是在子時燒過香拜過佛了,來年就會“升官發財”。其實在全國的許多地方都有燒子時香的習俗,特別是在秦嶺以南的南國。
這樣一來,整個除夕之夜,我都沒有合眼。行走在香火缭繞的廟堂裏,心裏的感受就是,這怎麼能像個寺廟,反倒更像是個商鋪了!看眼前匆忙熱鬧的景象,心跟夜晚的風一樣多了些冷寂、清涼。
想想這原因,是因爲沒有弘傳佛法,沒有佛法的內涵之故吧!一個寺廟他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那答案肯定是住持正法、弘傳佛法的職責。有一個比喻是這樣說的,佛法是一個寺廟的靈魂,如果這寺廟裏沒了佛法,那麼,這寺廟就如同一具死屍,無論爲其穿上多華貴的衣服,都掩飾不了死屍的本質。這也說明了爲什麼我們到不同的寺廟,會生起不同感受的原因。
若細究,再想想寺廟怎麼會死呢?寺廟本身爲無情之物,而導致寺廟之死的還是因爲人。人住在寺廟,人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寺廟的發展方向不同。所以說,寺廟之死是因爲寺廟裏的人把“魂”丟了。寺廟裏常住的是道人,道人不修道,不說法,不弘法了,那道人的“根”就沒了,根沒了,道人就沒“魂”了。沒魂了人還能活嗎?再怎麼折騰還不是個死人,眼亮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再笨的人接觸久了也會認出他的本相。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了,爲什麼寺廟裏香火旺衰的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