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常州與滄州參學見聞記

  常州與滄州參學見聞記

  ——本叁班:釋德修

  佛學院的放假,就是要給學僧一個“放松自我”的機會,同學之間,或參學、朝山、省親、訪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不過,我的寒假倒是想利用這段時間去實踐與體悟“佛法人生”。

  放了假後,便急不可待的購了火車票,原本計劃去滄州的,或許是因爲倉促,卻把火車票買到常州。到站以後,才知錯了車。回想起來,這和生命輪回沒有什麼區別,一次次搭上錯誤的班車,從來沒有搭上解脫的列車。總之,這也是一次教訓吧!

  隨遇而安,就此機會,去參訪了天甯寺。由于以前見到關于天甯寺的光盤,現在算是“種子産生現行”,時間還夠就來到寶寺。

  當時正是中午,進了山門,來到客堂,裏面沒有值班,但亮著燈。繼續向裏走到天王殿,裏面的聖像令人心生歡喜,因帶的行李包重,想請看殿的在家人照看,卻被回絕,只好帶著它到大雄寶殿參拜,不過,內殿的紫磨真金色佛像非常莊嚴,看著有些褶褶發光,頓時令我生起歡喜心來,全身的疲倦一掃而光,熱情洋溢的和看殿的兩個師父交談了片刻。隨後,再往裏走就來到了地藏殿,殿內老居士還挺客氣,問我吃飯沒有,沒有的話趕快去齋堂。我把包托給他看管,順著他指明的方向,就急匆匆的去了齋堂。到了裏面一看,好不熱鬧,個個圓桌圍滿了人,簡單的吃了幾口菜,便又沒有胃口,就徑直走到了天甯寶塔。原來寶塔也是商業化作爲,它與寺院是兩個部門。

  塔內有佛像展覽,陳列著木頭像,玉石像,根雕像,及種種寶物所製成的佛像,說是供遊人參觀,其實是行買賣賺錢的勾當。從裏到外充斥著商業氣息,感覺羞恥可悲,這是令佛門受辱的事情。凡此種種不如法,深感我等佛子責任重大。一定要好好學習,改習氣、去毛病,增長正知見,弘揚佛法。

  帶著憂傷的心情,當天就離開,買到滄州的火車票,在春運時間,買到票實屬不易。到了滄州,就住在了居士辦的一個念佛堂,這裏只有一位師父教他們。我在這段時間收益匪淺,感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若是沒有真本事可真是不好辦。在這兒居士問什麼問題的都有,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問題涵蓋從未學佛到初學佛,再到學佛多年的新問題、老問題,師父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且還能對答如流,從容不迫,也實屬不易了。依我看來,個個有求而來,歡喜而去。現在,在家人“殺生”業比較嚴重,病苦隨即而來,也導致了家庭不和睦。有人對叁寶的認識很無知,重膜拜不重信仰,想學佛還不願放下以往的知見。以此反觀,反求自身,衆生的許多問題,也在我的身上存在。于是,當晚忏罪、積資淨障、求解脫自然不可少。  

  在回到學校時候,又到了一個小寺院,最初是從一間土窯洞爲基礎,逐漸興建而起的寺院。據當家師介紹說,他開始依賴種地、種藥材、寫字等換來一點錢,維系寺院的日常開支。爲了寺院建設,他在荒坡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挖了一個一個的樹坑,種了滿山遍野的柏樹,如今還有培育了各種樹苗。現今,寺裏又建成了念佛堂,供信衆念佛求生淨土。寺裏的一位法師告訴我說,他學星雲法師,佛光山也是從無到有的。由此看來,榜樣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除此之外,法師還做救助大學生的慈善事業。只要是真實的、正當的、合理的實情,他都會慷慨給予幫助。菩薩的慈悲濟世情懷,在這個小寺廟裏也能充分得到體現。通過和他聊天,我發現那個法師也是平易近人的,他說話簡單明了,不浮躁,沒架子,極易讓衆生生起歡喜心來。法師還說,他會辛勤培養種到坡地裏的每一粒種子,期盼通過自己勞動和施肥,它們都能成爲參天大樹。同時,他也是用此锲而不舍的心來教化與引導衆生學佛。

  “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就是法師的真實寫照。他以窯洞爲基礎,筚路藍縷,以啓山林,終是苦心人天不負,小小的窯洞也發展成了一個大寺廟。同理,一個荒廢的山坡,到綠樹蔥油的劇變,也可以從無到有。只要出家人秉持菩薩“慈悲濟世”的情懷,躬身踐行,以身立教,就是建立“人間淨土”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具體表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