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一個“真”字了得

  怎一個“真”字了得

  ——本二班:寂輪

  舜老夫曰:“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識因果,得罪福,乃操履之實。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量才能,清凡事,乃用人之實。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不存其實,徒炫其名,無益于理,是故人之操履;性要誠實,苟執之不渝,雖夷險可以一致。——《禅林寶訓》

  這段文字是《禅林寶訓》中第十七則古訓。其中的“五大要”是其核心內容,當學僧學習到這裏時感到無比的重要。文中關于“真與實”從字面上理解,只是表面的,其實裏面蘊藏著很深的道理。

  無論在家或出家,無論處世之道或是出世之道,其最可貴之處就在于是否具備這一個真字。問何爲真?如《壇經》所講:“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所謂如如者就是本來、本具、本有,也就是我們能否以本心來處世和修道,縱觀古來祖師大德,哪一位不是以這顆真心而成就的。且舉一位祖師來說明:北宋曉舜禅師,其機鋒峻烈,人不敢觸,接人方式平實簡易,極少談玄說妙,而多從日用處下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舜禅師其直切真,正因祖師以“真心”面對一切,所以在日用中就直。而這直心正與道相應。如《楞嚴經》講:“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直爲真之用,真爲直之體。

  以上說舜禅師因真與直而成其道。若是反觀我們自身,爲何與道不相應,則答案自見矣!只因我等“背覺合塵”,而枉自生起這世間種種的人我是非,故古聖先賢感歎道:“總是耽空逐妄,看個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曾幾何時,我等也是滿腔悲願,志于聖道,可其心正如經中所講:“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故曉舜禅師發“大悲心”告知衆生如何“立志堅強”,如何不以老而怠其行。

  說了這麼多的真,那實又從哪裏體現呢?就從上文中的“五大安”。

  首先,我們修行人應該能夠辨正邪,斷除妄情,保持正念,這是治心的真實。第二,知因明果,明白罪福的由來,從而滅罪修福,這是操行的真實。第叁,弘揚道德,引導學者,領衆修行,這是住持的真實。第四,選拔有才能的人,給予安排適當的執事,這是用人的真實。最後,觀察各人的言行,確定是否可以委其重任,這是求賢的真實。

  以上略說五條大要,至于其它凡一切所做,如不真實,徒然負一虛名炫耀于人,無論對己對人于事于理都是沒有益處,所以一個人的品行操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實,如果能堅持這個原則不改變,無論處在順境逆境,都能始終保持一致。

  寫到這裏,學僧想起周五(3月15日)下午聖悅法師給我們講的“現代僧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其中分爲六條,法師認真的給我們講解了每一條的重要性,文中的“五大要”和法師講的六條真是環環相扣,這是我們出家人所必須應盡的本分和職責。

  通過學習這則古訓,以及法師給我們的開示,我想我們作爲一名學僧最應該做的就是認真努力精進學習,遵守叢林清規,在這裏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談到將來荷擔如來的家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