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追求
——本四班:廣秉
人之所以會累會疲憊,是因爲想擁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佛陀說:滿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是在于減少火苗;不在于積累財富,而在于減少欲念。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比喻:據說造物主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爲它造腳,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可是直到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它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所以心裏很不高興,便說:“哼!腳越多,當然跑得越快啊!”于是,它向造物主祈禱說:“造物主啊,我希望擁有比其它動物更多的腳。”造物主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很多很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往自己身體上貼去,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自己,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飛出去了!”然而,等它想要開始跑步時,它才發現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都各走各的,所以蜈蚣一定要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跑得比以前更慢了,而且還累得夠嗆。
貪多的人,雖然表面上看是得到了很多,但事實上最後得到得更少,還有可能成爲痛苦的奴隸。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活得疲累,不是因爲他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只有懂得把握分寸,適可而止,使生活平衡,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人之所以會不快樂,是因爲生活得還不夠簡單。
有些人整天會說自己不快樂,缺少幸福,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很多時候,人之所以不快樂,並不是因爲快樂的條件還不具備,而是因爲他活得不夠簡單。
爲什麼孩子們總能尋找到可以快樂的理由?因爲他們思想單純,生活簡單。對于一個喜歡零食的孩子來說,一座金山也不如一包糖果能令他快樂;對于一個喜歡在野外玩的孩子來說,一團可以變換出各種玩具的泥巴勝過滿屋子的高級玩具。快樂其實很簡單,生活原本沒煩惱。想想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是多麼容易地快樂起來,就明白幸福的源泉在哪裏了。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行囊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一路上,人們會撿拾到很多東西——地位、權力、財富、友誼、愛情、責任、事業……一路撿拾,于是行囊便漸漸被裝滿了。由于沈重,快樂也就漸漸地、一點一點地消失了。
佛陀又說:生活原本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憂愁,當欲望太多,計較太多,背負太多時,痛苦、煩惱、憂愁和沈重便産生了。欲望越多,痛苦便越多,幸福便會離我們越遠了。
只有懂得節製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
只有懂得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諧;
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