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空下的淨地

  虛空下的淨地

  ——本叁班:通節

  伽藍聖境、清靜之地。僧衆與伽藍內聞思修證,以期證悟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發起大悲之心,自度度他成就佛道,利益衆生永無窮盡。僧衆的日常行持很有規律,每天聞晨鍾而起,隨暮鼓而息,于日月間朗照心性,洞觀宇宙萬法實相。何爲淨地,是和合衆清淨修持,心靈純潔莊嚴的菩提道場。

  寺院作爲佛教界的窗口,集常住僧衆住持正法。佛學院培育僧才,紹隆佛種續佛慧命,和合共修,祈願道場清淨正法久住,回向世界和平衆生安樂。步入伽藍然而生的便是莊嚴肅穆之感,心中充滿了敬仰和期盼。敬仰佛菩薩的慈悲,期待吉祥如意的圍繞,期盼好運的降臨。就像我們經常去繞塔一樣,古樸的舍利塔巍峨聳立,記載著歲月的痕迹,昭示著法運的生生不息。佛法重視的是心識,一個修學佛法的人,對自己的內心未能改變清淨,要想完成學佛的目的是絕對不可能的。塔下地宮,從佛指舍利東來供奉的過程解述,到唐密曼陀羅壇城的呈現,無不說明佛的教義對後人心靈的洗禮與啓迪,使後學佛子對佛陀教理研究後,能清晰認識理解把握其中心,進而改變自己的一念心。

  對境能影響並能改善一個人。在寺院行走與回廊與殿堂之間,清潔的環境,祥和的氛圍,是佛法博大精深的底蘊,承載著世間的萬事萬物,呈現在大衆視野中的每一個視點都代表其獨特的內涵,在自然的狀態下卓然而災異。面對彌勒佛的悠然神態,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大肚能容、心胸廣闊的氣量。觀佛的像好莊嚴,禮拜佛的福慧兩足尊,清淨自身的叁業。佛大悲大智留下教言指導大衆,字字句句直指心地,引導大衆拂去無明塵垢,舍棄妄想執著,一念清淨一真法界。僧衆是法延續與昌盛的主體,以弘法利生爲己任,在深入經藏增長福慧的同時,以自身的言行感化大衆。發大乘菩提願心廣利有情。淨地上的佛子,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虛空有盡、願力無窮。願佛光普照叁千大千世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 继续阅读 ▪ 忏悔業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