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明之憶

  清明之憶

  ——本叁班:能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作爲一個傳統的節日,是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思念、緬懷和傳承孝道的日子。世俗的孝,無非是對父母等眷屬給予飲食湯藥或是膝下承歡。有人說,孝道是一種美德,所傳遞的不僅是親情,也是一種文明。說到這裏,記得有一句古詩是這麼寫的“孤魂多是少年人。”是啊!黃土地,蘊量無限的生命,但也成爲生命最後的歸宿。

  記得出家前,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與年老的父親一同去給逝去的親人掃墓,每掃過一座墓,他都會給我講有關逝者的故事。很感人、生動就是講故事的情景,我至今還記憶憂新,我還清楚的記得老父親在我奶奶墳上,給我講奶奶故事時的情景。

  父親說我爺爺奶奶成婚多年未育,直到我爺爺四十九歲那年才生下我父親,奶奶在我父親九歲時就去世了,這是父親一生的遺憾,他對奶奶一直都是朦胧的、模糊的。從來沒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對于一個九歲的孤提來說,是多麼希望有母愛,可是這一切卻被無情的剝奪了。歲月沖刷記憶,可有些事真的無法沖刷掉。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這是剛出家時聽到的最多的話,隨著以後的不斷學習,這種說法又被重新理解,應該是“一人得道,九祖生天”。像《地藏經》裏的婆羅門女,那才是真孝、大孝。真正的孝是解決衆生生死的,而不僅僅是關懷自己,應該是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樣發大願,這才是真正的孝。

✿ 继续阅读 ▪ 賞蓮花,去汙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