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人生
——大叁班:義睿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夢裏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是做夢,不覺夢黃粱;夢中若不覺,枉作夢一場。
人生在世,輪回已過無數次,生來空手到,死時手兩空,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四大和合的色身多多地修習善法,去利益他人才能真正得到大解脫、大自在,處于身心愉悅的灑脫境界。
常常一提起生活的話題,大多數人就會淡然一笑,其中有無奈,有堪忍,有歡樂,有幸福。總之生活就是人之常情,苦樂參半。在這個所謂的常理的影響下,佛教講的“萬法皆仗因緣方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的無上真理就被人誤解爲一種消極厭世的錯誤概念。其實不然也,只要我們細細體會便會發現,當我們處于任何一種情緒下都無法長期保持,終究會成爲過去,佛教與其他學術或者宗教所不同的就是因爲佛教是通過教理去自修自證才能領悟到的,那麼既然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能夠恒常,爲什麼我們不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遊戲人生”呢?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就應該像水一樣融化萬物,順境逆境皆不可執著,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境,苦來笑之爲消業,樂來笑之爲增緣。如果對自然執著太重就內心煩惱熾盛,永無解脫的自在。經雲:“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回相心,由何得叁時。”我們應在痛苦時快樂時觀察緣起,讓自己充滿對修持善法的信心,如無門禅師偈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生,所以我們應該勤修自己,努力調整心態,勤修善法,不被外界境業所斷惑自己內心中清淨的自性本體,真正做到“萬事隨它去,做回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