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隨順菩提 對治煩惱

  隨順菩提 對治煩惱

  ——大二班:隆淨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大部分出家人都不用從事生産,而是投入全部的精力修行,這都是靠施主的幫助,若自己去生産,修行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們出家人要深深地懷念施主的恩德。對于我們欲界衆生來說,來自飲食和男女的煩惱欲較爲粗重,世間人一樣如此,修行人也不例外,只是或多或少而已。不修行的人,隨順自己的煩惱活動,出家人要改變自己,不隨順煩惱活動。這不是一句空話,是要經過長期地努力,其關鍵是當煩惱來的時候要隨順菩提,而不是隨順煩惱。譬如,對于飲食來說,我們內心要常常懷佩著聖道,警策自己欣求菩提道。古德雲:“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來生披毛戴角換。”

  隨順煩惱會讓自己失去理智,失去正念,發動身口意而造下惡業。由此惡業還會感的將來現在或的異熟苦果,從而讓自在輪回的大海裏繼續漂流。譬如,內心常常串習男女欲事,此正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所在。《楞嚴經》中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所以,當煩惱來的時候應用覺的智慧去觀照,對治。如苦、空、無常、無我的智慧去應對,這樣才是佛教徒,才是學佛,才是順便菩提,順順本自具有的覺性。當煩惱來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煩惱一來我們立馬要知道,還要認清楚,認識了還要思維當做不當做,當做應做,不當做的立馬舍去,保持正念,如理地去思維與抉擇,隨時隨地都有法行在身。這樣修行才會有進步,長此以往地話,終會有成就菩提聖道的一天。

  認清煩惱好比“抓賊”,讓煩惱止下來好比“縛賊”,用智慧去觀察、對治好比“殺賊”。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如理如法的按照佛陀的言教去行持何愁不得道呢,何愁不能消受供養呢?所以,古德曾說:“老僧靜坐一須彌,能消施主萬擔糧。”

  煩惱,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會有,當它現起的時候,就看我們怎麼去應對。去隨順煩惱還是隨順菩提了。

✿ 继续阅读 ▪ 萬緣放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