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知足 自在安樂
——大四班:弘瑞
出家修道,辭親割愛,剃發染衣,無不是爲了解脫各種煩惱之束縛,六道輪回之苦。佛在《遺教叁經》中雲:“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逸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所以要想解脫必須少欲、知足,放下塵緣,所謂一念放下就不受塵勞糾葛,當即得解脫,無不自在,當下即是極樂,可見知足、放下是學佛之人最爲重要。
我們在這五欲六塵的苦海中漂流,處處暗藏五欲之樂的殺機,時時都有輪回的可能。所以我們必須特別警惕欲望的過患,正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報。”要用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也就是般若智慧)來觀照欲望,時時提起正見之心,收攝六根,不讓他向外攀援,心念常常安住在知足的心當中。所謂“少欲無爲,方可身心自在。” 修行之人欲望極少時,內心就會光明坦蕩,無憂無慮,處理各種事情時遊刃有余,不會有手足無措的窘境,不僅如此還可以達到涅槃成佛的境界。如《佛遺教經》雲:“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陷曲,以求人意,亦複不爲諸根所索,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猶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所以我們必須遠離雜染,少欲知足,安住道中,如法行持佛陀教法,時時安住在善法欲中,依教奉行,所謂身外無所求,心內無所動,通身放下才會自在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