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用財富

  善用財富

  ——大叁班:能律

  “金也空,銀也空,人生恰如采花蜂,一場辛苦一場空。”佛在《善生經》中列出不善用財富的六種行爲:一者耽迷于酒、二者賭博、叁者行爲放蕩、四者沈溺與歌舞娛樂、五者結交惡友、六者懈怠墮落。

  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有一位以“曉天文,識地理”善機變而著稱的傳奇人物,他就是被後世尊爲商聖和財神的範蠡。他主動棄官經商,先是帶著家眷泛舟五湖,後來舉家遷往齊宋兩地,置身于山林鄉野,混迹于平民之間,改名陶朱公。通過經商而成爲巨富,賺的巨額財富的範蠡,救危濟困,仗義疏財,在商界美名遠揚。

  佛在經中常說,財富爲五家共有。你要認爲是你的就錯了,這五家分別是水、火、官家、盜賊、敗家子。財要怎樣才能保全?說實話,世間人,誰不想保全自己的財富,以備將來遭遇貧困時能用,可往往是事與願違,用盡心機,還是不保。

  從佛學的角度而言,財可分成“內財”與“外財”兩類。內財是指自己的身體,外財是錢財。《大智度論》雲:“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蔽,輕燥不定。”既然說錢財五家共有,終究無常,那麼又該如何善用呢?

  首先要明確財富是緣起法,人間的財富主要來源于叁哪個方面:一是自界賦予、二是衆力助成、叁是個人辛勤付出。

  有人說,如不善用財富,它將成爲一種拖累,如果是修行人,將會成爲修道上的障礙。在《涅槃經》中,佛陀在財富的處理方面的方法是除了生活所需之外,還應分爲兩個方面,首先是侍奉父母、侍奉沙門;其次就是廣做功德,最好就是布施,幫助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有更大的意義。

✿ 继续阅读 ▪ 慈悲偉大的佛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