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要學會“心甘情願”地做事情

  要學會“心甘情願”地做事情

  ——大叁班:妙定

  曾經與一位戒兄交談時,他數數地贊歎我能上佛學院,言辭之中有許多難言之語。可以聽出來他十分想來佛學院來讀書,但我邀請他來同學一起讀書時,他長歎一聲說:不行,我要留在寺院陪同師父。原來他的師父一直不讓他上佛學院,雖然他很年少有需要有人教導,但他師父又忙于建廟無暇教導他,他本人也十分想來佛學院學習。盡管有千百種理由他可以離開這位“不太負責任”的師父去佛學院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他依然乖乖的選擇留在了師父身邊,沒有縮退只有勇敢的承擔罷了。

  與這位戒兄那次交談其實已經是叁年前的事了,後來有機會我又一次邀他來讀書,他只是淡淡地說:我這是心甘情願的,師父他很忙,我不能丟下他,歡迎你學好了來我們這裏弘法。再後來聯系時,他總是向我強調,他現在已心甘情願地留在師父身邊了,爲什麼呢?每當他鼓起勇氣到師父那裏准備開口去上佛學院時,總是看到師父爲了建寺院,爲了接待信衆而忙得不可開交,于是他便忘掉了找師父的目的了,馬上投入到繁忙的寺務中去了。他說原來師父並非不負責任,而是借這種機會來鍛煉自己,其實繁忙的寺院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佛學院,只要放下攀緣之心,投入到當下,心甘情願地做事情,就等于上了佛學院。

  聽了他的故事我感觸良多,尤其是他說“心甘情願”這四個字時,我一時幾乎要流眼淚了。因爲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在這樣正是頭角峥嵘的歲月裏,有太多的心不甘與情不願啊!學佛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安心嗎?上佛學院又是爲了什麼,不還是爲了安心嗎?畢智仁波切說,修心這一種法比修外在的一百種法還有用,只修心一法解脫有余,不需其他家行了。修心也不是爲了安心嗎?我們漢地禅宗二祖慧可當年求法也不是爲了安心嗎?

  我不知道這位戒兄的心到底“安”了沒有?但他能安住于當下,平平淡淡心甘情願地做事情,我想這多少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就算是學完了叁藏十二部教法,而心還不知安住于當下,追名逐利;心不甘情不願的老是喜歡挑人毛病,已過如山,人過如芥子許都總不知,一味怨天尤人的人,又有什麼用呢?學佛法連自己也調服不了,又怎剛指望去調服別人呢?

  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好好反省下自己:你真的已做到心甘情願了嗎?心不甘情不願連做的飯都不好吃,那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什麼事會成功嗎?會不苦惱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