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
——大叁班:興法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經中常言:六道衆生,失去人身猶如大地之土(比喻衆生失去人身較爲容易),得人身如指甲縫中所積之塵土(比喻衆生得到人身較爲困難),就算是僥幸得到人身,可是在這短暫的人生,卻又充滿了無盡苦惱及不順人意之事。
由此當知,人身來之不易,我人一切苦樂皆因前世善惡業之所報,因此,要好好利用這個難得人生,逐漸地改變這未來的輪回之果,其當下的所作所爲就是在播種未來之因。
在《阿含經》中有“盲龜值遇浮木”之喻的故事,是說在茫茫無際的大海深處有一盲龜,其經曆無量劫後,每百年方浮出水面一次,海中有一浮木,其中有一孔,浮在水面隨海浪漂浮不定,此百年一出的盲龜。若以頭入浮木之孔,它是難遭難遇的,而世間人得人身的機會難于那盲龜之頭入浮木之孔,更別說修持如來之正法,這是難上加難。
由此可見,人身之難得,修佛法則更難,當知“一失人身,萬劫不複”。世人貪戀五趣種種欲樂不求出離。譬如,有人貧困,爲生計奔波,苦惱嘗盡,無有快樂,勸其當發出離世間之心,往往有些人卻是不聞佛法,或是遇而不信。又或有人,有財有勢力,勸其發出離世間心,改歸投叁寶座下,聞如來教法,抑或其人能信受奉行佛法,則是具修道所用資財,而且更有時間聞思修證佛法,此乃暇滿人身,堪稱法器,修證菩提,則指日可待。
有了出離心之後,進而就要發菩提心,上求無上佛道,要廣度衆生,積聚成佛資糧了。《華嚴經》中雲:“應修菩提心,廣度諸衆生。如是無量劫,不起疲倦想。”
不過,發菩提心,還要勇猛精進,以此激勵其道業增上,快速成就圓滿佛國。故此應知,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假若以此能警示世人、同修共勉,惜此難得之人身,切莫蹉跎歲月,精進修持佛法,惜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