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經》的體會
——大一班:常樂
《心經》中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是《心經》最核心的經句。下面以我個人淺見來講述一下:
首先,我們要觀察與明白“色”法的緣起,是無常生滅,無實性、無自性的,也就是說“色”法是自性空。從色法到自性空的過程大致是:色法—緣起—無常—生滅—變化—無自性—空性。故此可知,緣起有就是自性空,自性空不礙緣起有。《中觀》中有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我們不能執著任何一個色法的“有”和“無”。“有”只是假有,作用還在,“無”就是自性空。世間任何一個色法都不能獨立存在與成就,如果能獨立存在與成就,那麼色法也就不會有變化,色法也就有了它的自性了。正是因爲任何一個色法都是有兩個以上的因緣(條件)和合在一起,組成了這個假有的東西,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揭示世間萬物的“緣起”法。
由此看來,《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色”法的當下就是“色空不異”。“色”與“空”都是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