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好好發心,護持常住

  好好發心,護持常住

  ——大二班:演弘

  在中國古代,一個人要想出家必須要通過嚴格的考試之後,才許出家;各大叢林的住持也是由皇帝直接來任命。而這些人可謂是“天之驕子”,或才思敏捷,或德行具足,無一不是深明因果、嚴于律己、紹隆佛法、續佛慧命的真佛子。

  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便大開方便之門,此後出家衆沒有了太多的約束。這樣出家是方便了很多,但怎奈根器不一,難免佛門中龍蛇混雜,其中雖有集大成就者,但畢竟寥寥可數!雖然有戒律作爲佛子的的立身之本,然經過各種複雜社會活動變動後,與初發心已有所別。

  比如在我們出家人中,有的是因爲接觸佛法後,想深入修習的;也有滿懷神秘之感,想體驗出家生活的;有的人是因爲厭惡了塵世的生活,才投入佛門的;也有的是因爲生活窘迫,不得已而出家。各有個中,雖原因不一,但大都是接觸佛法後,對于因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明白了福慧要雙修,資糧也要廣積。

  小廟修行,一則人少,二則戒律松弛。長遠心,很難培養起來,如身邊沒有一位真正的善知識指導,那麼想要了脫生死,終究很難!教理歸教理,實踐歸實踐,如果所學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很好的輔助自己的修行;不能從身心境界上有個徹底的改變;不能有真實的體驗,那麼佛法也能變成了學問知識,到頭來徒有一張好口才,卻無真實受用,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要在大叢林中薰修,應把自己不好的思想,不良的習氣,通過團隊的力量,慢慢地調整過來。從發起出離心,到生死菩提心,滴滴點點,不離正念。

  單從這一點上說,我們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弱的,而團隊的力量畢竟是強大的,一個寺院的核心力量是常住,因此好好發心,護持常住,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佛子應具的本分。

  時下,有很多佛學院的學生就要畢業,走進各大叢林,然內心卻很迷茫,究其根本原因是:雖然滿肚子的知識,學問,教理,卻只在表相上打轉,不在實修上下功夫,或只是一心專注于文字並依文解字,難免會成爲佛門罪人。

  我們學佛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更好地了達佛法大義,找出適合自己修行的路子,解決生死大事,從而更好地幫助和引導那些需要幫助的衆生。

  試問:我們學這麼多知識,先不講在修證上的成就,就單是發心這一點,護持常住,或叁心二意,或牢騷滿腹!那麼,如果你對身邊的常住師父都這麼冷漠,那麼又怎樣能服務社會?廣度有情?所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是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護持常住的時候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