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當自策勵
本四班:德修
聽聞佛法,心生歡喜,皈依佛門,向佛看齊!學佛修道的路途,不一定是順風揚帆,輕而易舉,往往是逆流而上,不進則退。常聞:“不忘初心,成佛有余”,那是在遇到佛法的初級階段勇猛精進、爭分奪秒、不怕艱難的曆程,足可見出離心之強,菩提心之切。然而許多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往往會發生變化。正如所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大殿;學佛叁年,佛在西天。”佛有教導,用功如彈琴,琴弦松聲不出,琴弦緊則易斷。無始以來爲煩惱絲所纏,又如油入面牢不可破,若不痛下決心折伏,改變起來則難上加難。《四十二章經》也說:“人有衆過,爾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依止正知正念非常重要,然後用剛決勇捍的心對治懈怠、放逸諸煩惱。全神貫注,戰戰兢兢,一旦發現惡行現前應當下遏止。發起對犯罪惡行不歡喜,猛利發誓決不再犯的心。于小惡中見大怖畏,速令滅除,不再相續。譬如毒箭略傷于身,若不速除會毒遍全身,即刻有生命危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惡小果大。當務之急應防微杜漸,遠嫌避疑。
那麼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自身真實受用。不可只作文字知識的積累而忘了在真槍實彈上下功夫。少不了精進勇猛,自我勤加策勵。因佛只能做衆生成佛修道的助緣而不是親因,如吃飯,別人做好後放在自己面前甚至喂你入口不咽下也是沒辦法的。佛爲我們開示解脫之道,法門無量,無高下之分,對機爲佳。
自己用功的同時不可隨自己的個性,不顧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自己注意不要給他人帶來煩惱。古德講:“甯動千江水,勿動道人心。”同修道友要相互愛護,多爲他人著想,去除自私自利;對于別人的勸谏應當接受,他人就是鏡子,因自己臉上的汙點往往看不到,當生慚愧感恩之心。善待一切,不看他過。
願人人發現自己的缺點,極力改正。
願菩提道友和睦相處,照顧他念,道業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