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又是一年生日時

  又是一年生日時

  本叁班:照如

  時光的流逝總是靜悄悄的,每天都是平凡的,每天也都是不平凡的。尤其是對于某天出生的人來說,生日的印記便深深地刻在了他人生日曆裏了,成爲一個極爲重要的紀念日。再過兩天,就是我的生日啦,雖然我很不情願它來,至少不要來得太快,可是它每年都會如期而至,從來都不曾遲到,過了生日,便又長了一歲。盡管不願意去想七想八,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出家以後,每次的生日總是免不了會有些感慨,感慨自己離死神有近了一年,感慨自己能活著真好!

  如此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每個人都想慶祝一番,或簡單或隆重,或吃喝玩樂,又或收點紅包禮物之類。從初出生到死亡,每年都會慶祝一次,可是讀過《地藏經》的人都知道:“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做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産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而我們每次過生日都是這樣慶祝的,耽著五欲六塵,滿足貪欲,本是求樂,卻不經意間而造下了惡業,反會遭到苦果,得不償失。學佛之人應該了知因果而不再這樣慶祝生日了吧。

  從前過生日的時候,我都在思考:我是從哪裏來的?以後要到哪裏去?如今雖然還沒有弄清楚,但至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雖然平時也會學著坐禅,但是我只是有坐而沒有禅,至于禅門中說,要識得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更是茫然而不知雲何。學過《俱舍》方知:我是由中有染心兒入胎,成爲羯羅藍等胎內五位,繼而出胎便有了我。至于之前是如何面目?依何業引生人趣?卻實在沒有能力知曉,只怪自己煩深垢重,不能了達清淨本性而智慧低劣了!值得慶幸的是,我出生在了人間,生于有佛的中國,而且諸根具足,如此一致算得上是暇滿人生了,如果此生不好好利用這難得的暇滿人身而修學聖道,那真是如入寶山卻空手而歸了。

  既然出生了,必然就會面對死亡。死,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無論貧富貴賤,不管你在哪裏,哪怕是在天涯海角,死神一來,也定當死亡。況且,縱然你身強體健,隨著時鍾的滴答聲,我們正在分秒不停地奔向人生的終點,而且死亡也不是與人約好了當來的日期的,它又是隨時都會來的。我們每個人一定都經曆過親人,朋友的離去,讓我們知道了,死亡與年齡和身體都無關,說來就來,不會提前打招呼的。

  如此思維,人人都應該從現在做起,趁著年輕體健,一定要好好爲後世積累資糧、淨除罪障、勇猛精進而修習正法,即使不能一生成辦究竟菩提,也定當不墮惡趣,而獲得增上生而盡心盡力。

  此外,還有一點更重要的便是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如此難得的人身,是從父母處有緣得來的。《勸發菩提心文》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十月叁年,懷胎乳哺,推于去濕,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紹繼門風,供給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濫稱釋子,忝號沙門,甘旨不供,祭祀不給,生不能養其口體,死不能導其神靈”。每次讀此處的時候,我的眼睛都是濕濕的,鼻子也是酸酸的,心裏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如果有人把父母的養育之恩棄而不顧的話,實在是難以想象,有些在家人便以不孝的誤解來诟病出家人,而事實並非如此。《高僧傳》裏也有很多孝親出家人的故事,蓮池大師的《缁門崇行錄》裏也記載了從佛世的目犍連尊者救母,到齊·道濟法師,母必親供等令人感動的事迹。蓮池大師又說:“生養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導其正信,死薦其靈神,大孝之大孝也”。由此可見,出家人的孝行比在家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我必須珍惜這難得的人身,又慶幸能夠出家,聽聞佛法。雖然不能普利大衆,至少也要讓自己多斷一分煩惱,期望種下智慧的種子。如果能讓父母也與佛門結下善緣就再好不過了,父母恩重難報,此生一別,各趣輪轉,若要再次相逢不知是何年月了。現在爲時還不算晚,活著就要修行。

  再過兩天,我就又長一歲了,在過去的一年裏,我認識了很多人,經曆了很多事,平凡的每一天也都是不平凡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不只是閱曆,更有對佛法的信心與認識。希望明年的此刻,我問自己有何收獲時,會給自己一個更滿意的答複。

  謹以此文共勉並祝福自己生日快樂!

✿ 继续阅读 ▪ 回歸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