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信仰防被消解

  佛教信仰防被消解

  本叁班:慈寂

  佛教是人們由于精神信仰而形成的宗教形式態,其存在有其特殊的精神思想內涵,不能把其包含的思想文化等同于曆史上曾有過的諸多哲學學說與文化,否則佛教的信仰價值將會消解。

  佛教非一般的思想學說,而是以智慧去指導人們修行,從而獲得高層次的生命境界,不是立足于人類的低級智慧去建構理論,而是以宇宙中多空間所有層次的生命形態爲視角,去闡明人類如何成爲最圓滿最高級的生命。總之佛教是佛陀對包括人類在內的法界衆生的智慧教育。

  佛教有一套完整的關于宇宙萬有,人生本質的思想理論,以及教製規範儀式所形成的文化,這些是爲了佛教徒修正佛教的目標而建立的,也是佛教得以被人們理解接納而出現的,然而從古至今人類社會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學說以及信仰。如何認清各種思想與信仰的特質?這需要具有高超的智慧,從思想與宗教的起源探究,佛教不同于一般思想與宗教的部分,正源于佛教創始有佛陀是爲了自己與衆生解除煩惱與迷惑而去修行,證得真理後告訴人們自己的主人,回向自心去尋求解脫,外在力量僅是輔助,從而否定了有目的地崇拜各類神靈,及追隨帶有私欲的學說創立。佛陀在人間示現涅槃時,告誡弟子“以戒爲師”戒即是宇宙中促使生命改良的規則,而不是崇拜他本身,是崇尚恒古不變的優良宇宙法則,這是異于其他宗教的。

  人們對佛教的種種解讀,如果不從改造生命形態的信仰者角度去看難免出現低于其本身價值的是迷信現象,巫術思想文化現象哲學,原始科學等觀點,當佛教在中國的全面發展興盛的唐朝時期,佛教大體回歸在宗教的種種形式,思想理論圍繞指導人們修證佛法果位的體位上,當然還是有部分人受限于自身沒有體會信仰者內心狀態,及社會思想文化水平及掌握的佛教資料與佛教人士活動情況的製約,從而對佛教有誤解,但大體上佛教的信仰內核沒被破壞,可當今社會情況,由于人們思想的紛亂無條,大多數人的精神因無寄托而虛空迷茫,社會學者文化人等對佛教無信仰,試圖從最有智慧的宗教即佛教中發掘有利于重構社會精神體系,建立新的哲學內容的理論與文化思想,也有許多人試圖引佛教教義幫助其所得的理論研究與事業與完善。這些從而使佛教的修行本質少被人了解,人們更多地把佛教看作哲學,使佛教的信仰價值被消解,淪爲一般的思想文化現象。佛教的使命是勸度人們的精神與心靈痛苦,當然要有異與思想學說的信仰特質,如果人們僅認爲佛教是有學術意義的,心裏勸助意義的,社會慈善意義的,則佛教必將迅速消亡。

  有鑒于此,有必要在社會上對佛教正本清源,正確引導人們分清何爲佛教佛法何爲佛學佛文化,糾正人們對佛教的錯誤引導,告訴人們佛教的教義是讓人破除對宇宙人生的迷惑,從而依佛法理論去修正真理的,去斷除煩惱開智慧的,佛教文化是讓人過上美滿的修行生活的,不是讓人去搞世俗學問與世俗文化藝術活動的。

✿ 继续阅读 ▪ 種下菩提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