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坐

  禅坐

  本叁班:寂輪

  禅坐,是一種精神上的開發或心靈上的修持。

  通過坐禅,一個人的內心及人生會在靈性上有更好的提升。這是因爲禅坐能使一個人的心識有更好的發展。他將會對自己、他人、環境乃至人生終極的實相有更深的體會。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提升後,將提高我們的洞察力。同時能平靜地處理每天的生活狀況,最重要的是能減少煩惱。

  佛陀教導的坐禅,是他親身修持而有所體悟的。這包含兩個層面:止(專注)觀(智慧)當我們的心越來越平靜時,我們的心識就會更清明,對于事物的實相會有靈光乍現的了悟。那是智慧的開啓。只有專注與智慧的互相配合。進而證得圓滿的專注力及洞察力,才算是在坐禅上有所成就。

  我們能借著坐禅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而日常行爲也會隨之逐漸改變。我們的瞋恚會減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而且變得更加知足與安詳。這些禅坐的效果是當下就可以體會到的。但是除了眼前的快樂,我們修持禅坐的動機可以包含更豐富及崇高的意義。我們的動機是爲後世做准備——解脫輪回之苦,或是爲了利益有情衆生而達到了悟成佛的境界——涅槃。

  保持日常的禅修維持。及時每天只花一小時時間,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益處。不應沒有以下的想法:“我是上班族,事業、家庭及社會責任已經使我忙不過來,所以無法禅坐。禅坐應該是出家人的專利吧。”其實不然,禅坐對我們是有幫助的。即使做不到,也應該每天安排一段“甯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可以做下來靜思及審視自己的行爲及過失。

  禅坐最好選擇在是爲開始之前的清晨,或是一天勞作結束的晚上。我們要有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但更要安排時間滋養自己的心靈。我們這個身體是由“四大”和合而成,是有生滅的肉體,而心靈卻是永恒的。畢竟到了最終將是我們的心識帶著一切行爲的印記,乘“業”船輪回轉世,而不是我們的色身。我們修持佛法不是爲了利益佛陀,而是爲了自己最後的解脫。

  修禅坐“止觀”法門是我們成佛的捷徑。感恩佛學院爲我們安排每一天的禅坐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