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心

  發心

  本一班:恒淨

  無論是否學佛,也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發心,區別只在于發什麼樣的心。無始以來,我們都是在顛倒中發凡夫心,是貪嗔癡,自然也就造成就了我們是凡夫的品質。

  出家是要出離叁界的家,而不是身在寺院就算出家了。寺院的建築只是讓解脫生死的出家人更能好好的修行,最後便會成就什。此外,若發心過程中産生偏差或夾帶雜志,也會失之千裏,這樣的發心也就不是一心皈命了。發心代表著生命中的強烈意願,須以觀修不斷的強化,方能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事實上,出離心若能發的真切猛力,解脫便已經成功了一半,爲什麼現代人修行如此艱難?關鍵就在于出離心沒力量。出離心是對五欲六塵的出離心,是對無明煩惱的出離,更是對生死惑業的出離,若出離意願至強至堅,對世間便不在有所貪戀了,我們要時常觀察並思維輪回之苦,看清自己身處叁界不得自在的困境。那樣,就會象牢獄中急切盼望獲得自由的人,一旦有機會離開,決不願意在牢籠中多停留一分鍾。事實上我們在輪回中的處境真的很苦,很苦,因爲貪戀的結果,只能繼續輪回著。

  我們的校訓是:慈悲喜舍,能把慈悲喜舍運用一心,那這個人就是菩薩了!作爲菩薩道的行者,同樣要發起出離心,不僅如此,菩薩本著對衆生的悲心,見其輾轉輪回苦海,不忍獨自出離,而願幫助一切有情共同解脫。這種推己及人的悲憫之心,是成就佛陀品質的根本。同修們始終要遵循著普賢十大願,以大慈大悲而爲體故,發出離心,菩提心,願于法界衆生,一時同得無上正等正覺,謹遵教典,依法不依人,而行菩提正道。

✿ 继续阅读 ▪ 愛恨交織的軀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