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移民專題編者按——真正的無憂惱之處,唯有極樂故鄉

  移民專題編者按——真正的無憂惱之處,唯有極樂故鄉

  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也是衆生曆劫精勤修持,從苦空無常之此岸度向常樂我淨之彼岸的深層次心理動因。在社會層面,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從來都是天經地義、無可非議的。在人類曆史上多次出現的移民潮,固然有民間自發與政府號召之別,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逐才是其成爲潮流的最主要動力。

  對“幸福”一詞的定義,在衣食無憂、健康快樂的層面有其共通性,在此基礎之上,有一萬個人,便會有一萬個對幸福的個性化定義。一個人眼中的天堂,或許是另外一個人眼中的地獄。即就同一個人而言,此時的美好機遇,在彼時或許只是個噩耗。錢鍾書筆下“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的圍城效應,在現代自由移民這件事上也是表露無遺。

  佛法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稱爲“依報”,佛法認爲,依報只是“正報”的外化,是隨著正報的變化而變化的,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通俗來講,就是人心。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內心精神世界和外部物質世界二者的關系之中,內心精神世界是起到決定作用的,所謂“心能轉境”是也。

  在一部描寫現代中國移民現象的長篇小說中,作家通過嚴肅的觀察與思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精神上沒有摘下枷鎖自我解放的人,漂流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還是自困。”此處,“自困”一詞用得甚是精當。痛苦與煩惱,究其實是來自于我們的內心精神世界,如果不在此處著力,而只是放任身心在外部世界漂泊,結果就會像那個狂奔著想要擺脫自己影子的愚人一樣。

  對于我們所身處的外部環境,佛陀在一個宏大的視野中,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在這個基本結論前提下,遑論娑婆穢土中一個相對和諧安定的國度,即就叁界本身,也是無可留戀處。真正的無憂惱之處,唯有極樂故鄉。

  有道是: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