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倫理大家談
《淨土》2013年第1期
編者按:
2012年秋,《淨土》雜志邀請了一些來自四川各地的居士在成都共聚一堂,從個人修學的角度,以佛弟子的職業倫理爲中心話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展開了深入而坦誠的交流。鑒于個人對佛法的理解和修學水平不一,許多觀點和做法也僅僅代表個人立場。
佛法是心性修行之法,是可以貫徹于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此次座談會的可貴之處在于,通過這樣誠摯的交流,我們提倡一種用佛法智慧指導工作、思考人生的良好風氣,這也是八正道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切實貫徹與執行。
記錄整理 王小雨
當斷則斷 遠離惡業
我學佛前,家裏開了一家青梅酒廠,還有一家酒樓,主要經營的當然是葷菜。四川人愛吃魚,我們家的魚還是很受人歡迎的。後來我接觸到佛法,成了佛弟子,我就跟家人商量:佛弟子不能飲酒,更不應該造酒、賣酒,這都是要招致惡果的,要盡早把酒廠和酒樓關了。
起初家裏人也有些顧慮,畢竟生意做起來很不容易。于是他們就商量,是不是慢慢地退出,有個兩叁年的時間,找到好的生意機會之後再關。我想起《孟子》裏面講的那個偷雞賊的故事:以前每天偷兩只雞,現在每天只偷一只,就覺得自己進步了。知道錯,就應該馬上改,不能給自己找借口。于是我就把酒廠和酒樓都關了,現在我們做起了別的生意,收益也不比以前差多少。
總之,我覺得佛弟子就是應該有點當斷則斷的氣魄,不合乎佛陀教導的,就應該徹底遠離。若只看眼前利益得失,虧了德行,將來損失更巨大。
因果不虛 功不唐捐
我經營著一家小型文化工作室,主要是定期舉辦一些公益講座,講授國學課程。因爲我以前做過生意,有些微薄的積蓄,生活還過得去,因此,也就沒有考慮賺錢的問題,只是一心想回報社會、利益衆生、報佛恩。這是我最初的發心。現在我已經做了幾年了,一直都是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堅持下來的。
我有時候也會想,專門從事公益性事業,如果沒有經濟來源,遲早會做不下去的。但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是堅持,看有沒有什麼機緣,能夠讓我們的事業更長久地持續下去。
不管能維持多久,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初發心,隨緣去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但求盡力,不過多的想經濟方面的回報。有些回報是看得見的,有些回報是看不見的。我們作爲佛弟子,要堅信因果不虛,在這個問題上要有信心。
擺正心態 戒貪戒瞋
我是專門做股票投資的,說白了就是炒股。大家對我的職業有點爭議,有說對的,有說不對的,各有各的看法。我的意見是,職業偏見不能有,關鍵是自己要把握一個度。有人炒股炒瘋魔的,也有人做企業做瘋魔的,關鍵是自己的心態。
我一直把自己的職業定義爲嚴格的股票投資,而不是投機爲主的“炒股”。中國股市的特點是買入賣出的頻率高,來回倒差價,就不能說是投資,而是投機了。當然,這個東西很難嚴格區分,投資裏面有投機的特性,投機裏面也包含投資的要素。我是佛弟子,遵循佛的教誨,戒貪、戒瞋、戒癡,時刻保持警醒,懂得知足和感恩。用這種心態去做股票投資,我覺得是無可厚非的。
美國的巴菲特就是專門做股票投資的,他有上百億的資産。他每年都堅持向全世界的窮人、婦女、兒童等慈善事業捐獻大筆善款。從這一點來看,他內心是很慈悲的。他的這些善舉爲我們股票投資人樹立了榜樣。無論錢多錢少,我們都要積極回報社會,保持一顆慈悲心、感恩心。
爲善不執 平常心處
我在一個佛教雜志工作,平時在工作中有很多困惑,其中最大的煩惱困惑,就是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懷疑自己發心不夠,願力不夠,因此常常自責,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時間一長,自然就影響了工作,也影響了生活,心情一直很不好。後來,經過一段比較長時間的反省,我終于意識到,自己本身就是凡夫俗子,本身就是充滿缺陷的,不能拿佛菩薩聖人的標准來要求和評判自己。我們發願成佛,發心效仿佛菩薩及祖師大德的行持,但要量力而行,要學會正視和接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凡事不能執著,只希望看到自己善的一面,而不願正視自己惡的一面,這其實已經背離中道、背離佛法了。
佛法圓融、中道,我覺得這是解決我們佛門內工作人員的職業困惑的關鍵問題。做好事,做善事,也要隨緣,不能太執著。善,你若執著于它,也會走向它的反面。要明白什麼是真善、智善。智善是能包容世間的愛與恨,醜與美,苦與樂……同時又不染的。
我曾看到一個新聞報道,說一到老人節的時候,很多人都跑到敬老院給老人洗腳。有的老人,一天竟然被洗了十幾次腳,有點苦不堪言,還不好意思拒絕。而在平時,卻少有人去關心這些老人,這就有點不在中道上了。
置身染境 何以自處
我們全家人都是佛弟子。我前年剛大學畢業,去年開始做見習律師,現在馬上要做一名正式律師了。通過近一年的見習生活,我發現在我們國家做律師,幾乎每天都要犯妄語戒。對一個佛弟子而言,從事這樣的職業,實在是非常苦惱。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除了大妄語,什麼绮語、兩舌、惡口啊,作爲律師幾乎每天都要犯。可是如果你堅持不妄語的話,當事人就不相信你,事務所的領導也不相信你,連法官都不愛搭理你,你說的都是大實話,他還要在法庭上打斷你,覺得你不可理解。
一邊是佛法,一邊是生存,我覺得很爲難,也很困擾。前幾天有個當事人來找我,我仔細研究他的案件後,覺得他這個案子在法律上完全沒有依據,就直接跟他說:“你這個案子是不能贏的。”人家一聽就說:“要是我完全合法,找你幹嗎呀?我找你,就是讓你沒理給我爭叁分啊。”你看,我一說實話,一個案子也接不到,時間長了,領導肯定炒我鱿魚。
家庭道場 居家弘法
我以前在公司做會計,結婚以後就成了專職的家庭主婦,我做了十幾年的家庭主婦。你說家庭主婦是不是個職業?我覺得是。你說這個職業怎麼弘揚佛法?我覺得施展的天地很大。
剛結婚時,家裏就我一個佛弟子,我老公根本就不信佛,吃肉、喝酒、打牌、胡說八道……我一拜佛,他就笑話我。這十幾年過去了,老公在我的熏陶下,已經成了比我還要精進虔誠的佛弟子。
我兒子讀初中的時候,就受了叁皈依,現在讀高中了,寒暑假都去寺院裏做義工,周末還去孤兒院或者養老院做義工。有一次,老師問同學們的志向,有的說要當中央委員,有的說要做世界首富。我兒子呢,他說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出家,當高僧。結果大家哄堂大笑,我兒子還坦然自若的。兒子回家跟我說了這件事,我覺得很自豪。
作爲一個家庭主婦,能讓自己的家庭在佛法的氛圍裏得到長期熏陶,這就是很大的成績。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滿意。
感恩衆生 隨緣度衆
人的基本生活一旦滿足了,就要懷著知足、感恩的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賺錢是沒有止境的,如果沒有一顆知足、感恩的心,那越來越多的錢,給你帶來的恐怕不是快樂,而是煩惱、痛苦,甚至是恐懼了。
我在資陽有一個小工廠,生意還不錯。因爲我是農民出身,從小吃過很多苦,有時候想想,覺得這些似乎都不該是我應得的。我何德何能,能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于是我常常告誡自己要珍惜、要感恩。我希望自己的家人、親戚和朋友都能夠因爲我這個小工廠獲得穩定、舒適的生活。這個工廠也是我的員工的家,是爲他們遮風避雨的地方,我要努力好好經營,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保障。我常勸員工們要懂得感恩、知足,並且給他們講佛法,引導他們學佛。我們工廠的大牆上,就寫著大大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所有人出門進門一眼就能看見。時間長了,這六字洪名就深深地印在心裏,紮了根,想拔都拔不掉了。
任職公門 糾結困惑
我在一個區政府做公務員,級別中等。雖然學佛有些年了,但在單位裏,一直都不敢公開承認。第一是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擔心有人會說我的“政治素質”有問題;第二是怕別人會笑話我,認爲我精神有問題。因爲我以前曾經向一位同事悄悄透露過,結果傳開之後,大家在食堂都不跟我一起吃飯,他們覺得我很古怪。
說實話,我也理解他們,他們不懂佛法嘛。他們毀謗佛法的時候,我就悄悄念“阿彌陀佛”。但是,這樣總不是個辦法,時間長了,我都覺得自己成了兩面人,有兩種性格,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格。上班的時候,我要和他們一樣,打撲克、說葷段子,打發時間,免得別人覺得我不合群。回家之後,我就跪在佛像面前忏悔。每天都這樣,自己都快受不了了。
因爲常常有酒席宴請,我就推脫說我有嚴重的胃潰瘍,不能喝酒,一滴都不能沾。我並沒有說我是佛弟子,受過戒的,不能飲酒。但有一次,單位統一組織體檢,結果查出我沒有什麼胃病,領導知道後就對我有意見,覺得我看不起他。
巧舌如簧 造貪瞋癡
我是廣播電臺的欄目主持人,我做主持人已經很多年了。因爲電臺有經營壓力,所以各個欄目總是在不停地調整,指揮棒就是利潤。社會上什麼行業最火爆、最賺錢,電臺就上什麼欄目,可以說電臺節目就是社會萬象的縮影。
我覺得做傳媒這個行業是很容易造惡業的,其中有些事情,在很多人看來是正常的,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則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我現在成了佛弟子,就知道這些事情其實都很不正常。
媒體這個行業,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酒色財氣”這四個字轉的。按照佛法的觀點,就是圍繞著如何鼓動人們的“貪瞋癡”來轉的。
先說“酒”。現在最賺錢的行業,可能就是白酒行業了。我們電臺的大部分廣告時間,都賣給了酒類公司。于是就有了一個默契:既然酒業公司是我們的大金主,那麼,凡是涉及到白酒的負面新聞,我們處理的時候就要小心又小心。否則,一旦爆出白酒行業的壞消息,廣告商一怒之下,我們的獎金就泡湯了。至于你這個主持人,也就該卷鋪蓋卷滾蛋了。不僅如此,在硬性的廣告時間之外,還會附送一些軟廣告時間。也就是說,對于酒的贊美歌頌,不能只做單純生硬的廣告,還要以新聞、訪談等形式表現出來,因爲那樣可信度更高。
再說“色”。雖說我們電臺不可能點播色情節目,但是,我主持過一個藥品節目,是我和一個“科學家”之間的對話。來賓是不是科學家我不知道,反正是廠家派來的,藥品就是專門治療男性疾病的。我的提問,都是他們列好了清單的。這個“科學家”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這種藥對男性的神奇功效,有些話語非常露骨。我都忍不住要打斷她,因爲實在受不了,這分明就是在助長人們的淫欲心。
還有一類節目也很受歡迎,是廣告收入最豐厚的欄目之一,那就是收藏品、紀念幣什麼的。這是鼓勵人們貪財的,就是緊扣一個“財”字。如果是真正珍貴的收藏品、紀念幣,早就被行家一搶而空了,怎麼還需要做廣告呢?這就是個騙局,而且這種投資,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搞明白,外行人只能是眼睜睜地上當。什麼一年升值幾十倍啊,十年之中飙升了幾千倍啊……
還有一類娛樂節目,也潛伏著很大的危害。這種節目緊緊把握住聽衆獵奇八卦、沈溺五欲、自私貪婪等陰暗心理,渲染那些搶劫殺人、婚外戀、墮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諸如此類的人性的陰暗面。表面上看,節目是反對這些事情的,但實際上,津津樂道不停宣說,詳細講述細節,在節目中又不強調立場,只是全面展示這些陰暗面。時間長了,聽衆的心就麻木了,覺得社會本就如此。
現代媒體充塞了這些可怕的內容。媒體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覺得自己在完成一份工作而已,根本不關心這些工作的後果是什麼。現在媒體最火爆的廣告是什麼?不孕不育、無痛人流、快速致富、一夜情……這都是在造業,果報是很嚴重的。
所以,現在我不做主持人了,在電臺做一點雜事,收入降低了很多。我現在把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念佛和助念活動上了。
《職業倫理大家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