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父親老了(無華)

  父親老了

  《淨土》2012年第4期

  作者:無華

  因爲覺得父親性格懦弱,我一直不願親近他,甚至對父親有過諸多抱怨。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父親好像一下子就頭發全白了,牙脫了,背也彎了。我的心中突發悲涼,猛然意識到:父親老了,而自己也已人到中年。

  父親的老,不正預示著我至親的親人們在一天天地走出我的生命視線嗎?我的心中陡地生出一種緊迫的痛,父親爲我做過的點滴往事,刹那間湧上心頭。那一刻,我突然深深明白了父愛的無言與深沈。以前總覺得父親從未切實地關懷過我,其實是因爲我這個做女兒的從不去體察老父的心。

  父親在少壯時來到母親家做倒插門女婿,家裏家外的全部農活、重活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母親當年在村裏任民辦教師,工資甚是低微,爲了補貼家用,父親終日在田裏精耕細作,節儉度日,還自己動手修房蓋屋,使全家人過上了比較富足的生活,用“勤儉人家多致富”來評價父親的勞動成果是非常貼切真實的。我家的豐實是父親面朝黃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這與一些有背景人家的暴富有著本質的區別。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家人處事從不張揚。全家人對我的讀書寄予厚望,他們熱切地期望我能學有所成,至少可以給這個普通的農家增添一些底氣。所以,在村裏少有讀書人的當年,我考到縣高中似乎是全家人的榮耀。每次返校時,奶奶、母親總是絮絮地叮咛,而父親卻是無言的,他照樣若無其事地去地裏勞作,只是走之前會仔細地檢查我的自行車有沒有問題,比如壓一下車胎,確認胎氣是否充足,比如把車上帶的東西捆了又捆,唯恐不夠結實……父親的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前段日子我出門辦事,臨行前看著頭發花白的老爹一下一下地爲我的自行車充氣,淚水和往事潮水般一湧而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事,正凝聚著父親對我最深最暖的愛啊!爹呀!您辛苦了啊!

  我是家裏的長女也是獨女,如果我能像別家的女孩子一樣早早結婚、居家過日子,對父母也不失爲一種安慰,然而命運乖舛,我的個人問題就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老父對我的生活狀況不無憂慮,總是勸我不要好高骛遠,他希望年近不惑的我能早日有個安穩的歸宿。二零零六年臘月二十七,我准備到邯鄲月愛寺過年,剛出門就碰到了父親。父親說,就在家過年吧。我回答,在家過年不舒服。之後,母親打來電話告訴我,父親回到家後坐在床邊老淚縱橫。這是父親平生第一次傷心落淚。我聽了之後淚水潸然而下,心中的痛更深了。不禁想起每次離家時,父親總是問我:又要走啊,不能再住一兩天嗎?在我否定的回答中,父親常是一聲歎息——多少惆怅,多少無奈,多少關懷,盡在其中!父親老了,在對女兒深深的愛與牽挂中,父親的心是多麼脆弱啊!

  母親曾對我說,你父親這一生真是不容易啊,不停地幹活,從不埋怨,也從不思考,人從何來,死歸何處。我問父親:“爹,你想過爲什麼活著嗎?”父親回答:“人總得一天天活下去啊。”我又問他:“你這一生這麼辛苦,不覺得累嗎?”父親說,人活著確實很苦,很累。我勸他:爹呀,你應該能體會到人生有諸多的苦,處處苦空無常。你應該去了脫這苦難的人生,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父親問我怎樣做才能到達這個願望?我說要依佛法行事,在此生廣修善根,廣種福田,止惡行善,作來世因,生生世世六根具足,生于善處,常聞佛法。父親對我的話不能完全生信,認爲這是很缥缈的事。我只好說,爹呀,那你爲了我去誦念阿彌陀佛,這樣對我極有好處的。這回父親立即點了點頭。父親總是這樣,任何事不管對自己是否有益,但只要對我有好處,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同意。願聲聲佛號,爲老父親種下善因,早日離苦得樂!

  父親喜歡吃我做的飯,吃得可口時,總是情不自禁地說“還是閨女好”。五一假期,本想在家好好給父親做幾頓可口的飯菜,卻恰巧趕上姨父重病,我不得不到醫院陪護。姨父的病緣于窮和累。平民階層的人往往是憑勞動力掙錢,甚至透支健康也在所不惜。孰不知身體垮掉時,錢卻買不回健康。看著病苦逼惱的姨父,我不由想起了我那與土地相依爲命的老父親,父親總是一年四季起早貪黑地辛苦勞作,少有休息。我立刻拔通家裏的電話,勸父親要珍惜身體,做活悠著點。而父親卻急著安慰我:沒事,沒事兒,幹活兒累不死人。末了不忘每次對我的叮囑:出門在外要多注意身體。

  人生無常,“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缺憾隨處可聞。父母一天天老去,愛別離之苦正在步步向我緊逼。我知道,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一心勤求佛道,作一切世間福田,饒益父母,以報父母生養之恩。

  (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