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要回家(華淨)

  我要回家

  《淨土》2012年第3期

  作者:華淨

  午後觀賞池塘裏遍開的睡蓮,一眼望過去,黃蓮、紅蓮綻放著,幾周過去了,它們依然開得那麼好。若深若淺處有幾尾觀賞魚,水面上一圈圈漣漪蕩漾開來。好惬意的感覺!第一次數蓮華,十多處,叁十多朵,一朵朵數來,心情也隨之清涼欣喜。面對一池蓮華,憶念淨宗法語。

  “就在當下,我們發出一念至誠的信願之心,七寶池八功德水裏面就有我們的一朵蓮華,標上這個淨業行人的名字。你如果念佛精進,信願踏實,這朵蓮華的光亮就會燦爛,而且這蓮華就會大起來。你信願持名的這種心態和行爲,在七寶池八功德水裏面都展示了它的光色。”這是大安法師在講解《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時告訴我們的,親切平實。

  《淨土聖賢錄》中“(清)陶氏語錄篇”有雲:“你們若要往生極樂淨土,全都要打得一副金石鋼鐵的心腸。外不爲六塵所熏染,內不爲七情所束縛,如此汙泥中便有蓮華出現。”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中:“遙想白蓮華萼上,定知名字已曾標。”也是講這個意思的。

  看著眼前池塘中的蓮華,我在遙想,西方蓮池中那朵標著我名字的蓮華,如今開得怎麼樣了?

  自二零一一年四月有幸得聞淨土法門,遇淨業善友引導,每周末放生念佛,參禮淨土宗道場東林祖庭和靈岩山寺,念佛聞法,身心清涼。

  今年四月份參加東林蓮社上海淨心園閉關時,法師開示:“世間好吃、好玩的多弄就沒意思。佛號是越念越有味。”我的感覺也正是這樣,念佛能讓身心平和健康,不念彌陀更念誰?

  在東林祖庭打佛七時,遇到一位比丘尼師父傳緣師。每次下樓、路上都常遇見師父,傳緣師對我很好,單獨示範教導經行的步伐,怎麼觀想。觀想阿彌陀佛就在前面,觀想頭上有寶蓋,眼簾微閉、走路要輕、移步幅度要小。有天晚上去拜文佛塔,路上恰巧遇見師父。傳緣師叮囑說:“我們生在娑婆業障很重,要多繞佛,不要退轉。”我告訴傳緣師,我每回懈怠的時候都會遇到師父來提點。去年十一佛七,在東林念佛堂,體空師的訓導直至現在還時常響在耳邊。佛七第一天,腳痛懈怠,晚上在外面的凳子上寫佛七感受,體空師發現後,一頓訓示。從此,共修時間再也沒有在凳子上坐過。

  深知自己是業力凡夫,妄想紛飛,要想出離,必得勤辦道業。自己煩惱很重,以前自以爲得些許清淨,那是因爲沒有對境。佛七歸來,周末在上海碧雲淨院念佛堂共修,心比以前定了,能安心待在裏面念了。才知道佛七是有收獲的,並不能以妄想雜念來判斷。

  煩惱即菩提。通過煩惱,生慚愧心,從而死盡偷心,靠倒阿彌陀佛,煩惱就可轉成菩提。覺了念佛憶佛的心才是真心,其他一切雜念妄想均是虛妄,毫不可信。念佛是真正的安心、除八萬四千種煩惱。除了一句佛號,貪戀任何人、執著任何事都是自尋煩惱。

  每次去助念,或者看到死了的飛蟲,就會有人身難得、輪回路險的感慨。叁月份參加一次助念,看到感人一幕。亡者的女兒平靜地開示:“我是你這一世的女兒。你不是在做夢,你已經不屬于這個世界了。這裏的一切已經和你沒關系了,你再也回不來了。六道輪回就是一個夢接著一個夢地做……”亡者的老伴開示:“你緊緊地跟著阿彌陀佛啊,一步也不能離開啊。我們也要去西方,將來我們還能再碰見。”說這話時,這位老阿姨是笑著的。

  沒有哀號啼哭,沒有貪戀執著,這種分別是一種對生命本質歸屬的透徹理解!只有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才深刻認識到:人這一輩子,富貴榮華,兒女情長,都是過眼煙雲。什麼都可以放下!都應該放下!

  中午小憩,看看池塘裏的魚,方感知足了吧。做人煩惱重,也比魚好啊。在班車上又看到一貨車的豬,擠在狹小的空間裏。看著很不忍,只能默默地爲它們念佛。想起徹悟大師語錄:“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人身難得!更要好好修行,去西方極樂世界!那裏一苦也沒有,七寶池邊清風自來。

  每天都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想去見阿彌陀佛、想去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在每天的想法中占了多少?人能不能往生,真的不需要問別人,每天看看自己的念頭安在哪裏最多。徹悟大師精練地總結:“凡起一念,必落十界。不念佛界,便念九界。”念佛和念五欲六塵真的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緊緊抓住一句佛號,就是救命稻草。

  在《佛說無量壽經》中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爲之安。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谄僞,複爲衆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爲汝略言之耳。”

  五濁惡世,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飲苦食毒,毫無安全感。奮力打拼一輩子,只爲擁有一套房子。整日奔波,與家人離散。什麼時候去醫院,前面總排滿了人。外面誘惑壓力重重,心內迷惑煩惱重重。斯有何樂?

  好在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的過客,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故土。“料得慈尊應念我,朝朝垂手望歸來。”阿彌陀佛每天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等我們回家,等了太久太久了!

  我要回家!

  (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