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講記(二十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國王知道了大家的想法,害怕大家嘲笑,甚至推翻自己的統治,于是他也不得不喝了雨水,這樣就和大家一樣了。同樣地,世間人也像這些人一樣,心智是失常的,雖然天天和不清淨的身體在打交道,但還是覺得這是清淨的,而且因爲大家都有同樣的身體,所以也覺得這很自然,沒有什麼奇怪的。

  還有一個公案,在一個地方,所有的人都長了甲狀腺腫大症,也就是俗稱的粗脖子病。一個健康的人到了那裏後,反而被那裏的人嫌棄了。因爲他們覺得人就應該在脖子裏長出一個東西,否則就特別難看。同樣地,世間人因爲都有不清淨的身體,也就都習慣了,覺得人就應該這樣的,因此有意地忽視了身體中種種不清淨的地方。

  接下來貪著深重的人,還是對女人存有幻想,于是他們這樣問。

  設問:女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清淨的,但是年輕且裝扮入時的女人,應該值得追求吧?

  答:

  

如人肢殘缺,假鼻生歡喜,

  

花等治不淨,貪著亦如是。

  頌文直解

  有的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殘缺了,比如說鼻子掉了,那麼做一個假鼻子粘上時,有些愚人就會對此歡喜。同樣,爲了修治掉身體不淨的體性,就用花、珠寶、香水等來裝扮身體,因此對此産生貪著,這也是顛倒分別。

  釋義

  一個人鼻子被砍掉後,裝上了一個假鼻子,就覺得身體又完整了,因此心裏很高興。但這是愚癡的想法,因爲身體其實還是不完整的,假鼻子只是掩蓋了身體的缺陷而已。同樣,有的女人覺得自己化了妝、噴了香水,再穿上時裝,戴上珠寶,就很清淨美麗,就像出水芙蓉一樣了。世間上的男人,也喜歡看那些打扮入時的女人,以爲女人化了妝後,就錦上添花了。這也是愚癡的想法。大家想過沒有,人爲什麼要打扮,爲什麼要噴上香水、戴上珠寶?原因就是,不這樣做,人就是不清淨的、不漂亮的,或者說,就是難看、難聞的,因此,這些妝扮的東西,是爲了遮醜,爲了把缺點掩蓋起來,把真相隱藏起來,用妝扮後的假相,來欺騙自己與他人。

  《四百論廣釋》中說:有人在一只貓的鼻子上抹了油後,給了它一些粗鄙的食物吃,這只貓以爲食物裏面也混雜了油,于是吃得津津有味。貓鼻子上的一點油,就像是女人的妝扮;粗鄙的食物,就像女人不清淨的身體。世間男人因爲女人的妝扮,而誤以爲女人是清淨、美麗的,並生起了貪著,其實也和這只貓一樣地笨。

  月稱菩薩說,身體就像一個裸露著的傷口,香水、花、衣服等,本來是爲遮蓋這個傷口的,而衆生因爲愚癡,卻將這些妝扮物,當作了真正的身體,而生起了貪著。

  所以大家今後再看到世間人的妝扮時,應該知道這正說明這些人的自性是不清淨、不漂亮的。這些妝扮,只是迷惑愚人的一種假相而已。這樣去思維,就不會被這些五花八門的虛假妝扮所欺騙,而能看到有漏身體本來不清淨的自性。

  己叁、修如是瑜伽之作用

  

  

若處生離貪,彼不應名淨,

  

決定爲貪因,是事都非有。

  頌文直解

  對于某一個事物,如果修習了斷除清淨顛倒的方便,就能對其遠離貪心,那麼執取其爲清淨,就是一種顛倒分別,並不應理。而無有任何事物,能決定成爲貪欲之因。通過修證,必定能遠離對這些事物的貪欲。

  釋義

  有漏法中沒有一個法的自性是清淨的。比如對凡夫的身體來說,只要以公正的眼光去觀察,就可以看到身體會排泄不淨物,以及其他種種讓人生起厭離的地方。一個能讓人生起厭離的身體,怎麼可能是個自性清淨的身體呢?即使有的人貪欲心很大,但是他也不可能對于同一個人的身體一直保持貪欲心。對于其他的像鮮花等的事物也是一樣的道理。草地上的鮮花,人看了後會覺得賞心悅目,但是牦牛卻不喜歡,因爲花不像草那樣,這不是牦牛喜歡吃的東西。而且等鮮花枯萎後,人們對它的貪著心也就消失了。由此可見花等並沒有清淨的自性,因爲如果具有清淨自性的話,那它就能讓牦牛也生起貪著,而且也會一直讓人保持貪著,而實際並非如此。

  《四百論廣釋》中說:一個商人外出經商時,女兒剛剛出生。後來等他回到家鄉時,女兒已經長大了。當商人回來後,剛看見她的時候,被她的美貌吸引,生起了強烈的貪欲心。但是當有人告訴他這是他的女兒時,他的貪欲心馬上就消失了,而生起了慈愛心。從中可以看出,衆生的貪欲心,都是非理作意的産物,而且這些貪欲心,通過其他的因緣,是可以被對治掉的,因此沒有任何一個有漏法,是決定能引起人的貪欲的。

  對于像身體這樣的不清淨法,只要認識到它們不清淨的真相,斷除心中的非理作意,就能夠消除對它們的貪著,這就是修習斷淨倒方便之瑜伽的作用。

  這以上引導了斷除對身體清淨執著的方便,下面聖天菩薩對于斷除四種顛倒見,進行了歸納。

  丁叁、障治攝義

  障是指執著,即認爲世間是常、樂、淨、我的四種顛倒執著。治是指對治的方便,即見世間爲無常、苦、不淨、無我的四種正見。攝義,即是對此無常等四相進行歸納。

  

  

無常與不淨,苦性及無我,

  

總于一事上,四性皆容有。

  頌文直解

  總而言之,凡是所作的緣起法,因爲是刹那性的緣故,所以是無常;凡是無常法,讓人生厭離的緣故,所以是不淨;凡是不淨法,有損害的緣故,所以是苦;凡是苦的法,因爲非自在的緣故,所以是無我。這就是四種如理作意,是現行壓製四種所斷的對治法。這是印藏智者們共同承許的。

  如是在名言中,清淨、安樂等的安立,僅是名言的顯相,而無常等四法,是名言無顛倒的實相。這四種法互相並不相違,而于有漏五取蘊等的任何一事上,都全部具足。如是作爲修行方便的瑜伽,其中的一個瑜伽會成爲另一個瑜伽的助緣,如此修行,將會從顛倒的所斷中解脫出來。這是最關鍵的要義。

  釋義

  世間人覺得在有漏五取蘊等有爲法上,會有常、樂、淨、我這四種自性,這其實是顛倒的,是完全虛妄的。世俗的真相,是和常、樂、淨、我正好相反的。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有漏的有爲法上,同時具有的,恰恰是無常、苦、不淨、無我這四種世俗自性。前叁個自性,我們已經學完了,無我的自性,將在接下來的第四品中學習。

  對于這四個自性,《四百論廣釋》中,月稱菩薩舉了這樣一個公案,來說明這個道理。

  一個食肉的羅刹女變化成了一個男人的妻子。這個假的妻子,喜怒無常,經常把丈夫折磨得很痛苦,並且她很不清淨,還一點也不聽丈夫的話。這樣這個丈夫才醒悟道:“這不是我真正的妻子,這是一個食肉羅刹女!”。這位羅刹女,與世間上的有漏法是一樣的。表面上羅刹女是妻子的和善形象,就像有漏法在表面上具有常、樂、淨、我的自性一樣,而實際上她具有羅刹女的種種惡習,處處給丈夫帶來痛苦,處處顯示出無常、不淨、難以控製(無我)的特性,就像有漏法處處顯露出苦、無常、不淨、無我一樣。這位丈夫經過長時間觀察後,發現了羅刹女的本來面目,從而斷除了貪著,遠離了羅刹女,獲得了安全。同樣,世間人經過瑜伽修行後,也能發現有漏法的無常等四相,從而斷除貪著,爲修行勝義瑜伽掃除了最嚴重、最大的、最粗的障礙。

  這四個瑜伽修法,又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不管是修哪一個,對其他的叁個瑜伽修法,都會産生促進作用。這個原因,就是“總于一事上,四性皆容有”。因此如果修其中某一個瑜伽方便時,發覺無法深入的時候,就可以換另一個修法,這樣就能不斷地進步。

  這以上我們學完了第叁品——“破淨執品”。學完後,大家就要去認真地修,要找出自己心中執世間法爲清淨的顛倒見,然後用這一品的瑜伽方便一個個去對治掉。

  世間人總以爲身體等是清淨的、值得追求的,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爲自己的身體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上了,或者是用在追求異性的身體上。一些學佛的人,雖然表面上也在說厭離今世、出離輪回,但是在沒有學好這些法的時候,心中總會覺得世間法

  

《中觀四百論講記(二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