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聖天菩薩從有境的角度,指出有境不可能見到極微。
壬二、以有境量不成之理而破
勝論師見到從比量中,根本無法成立有極微的存在,因此轉向現量,說以瑜伽者的天眼,能現量見到極微,以此來證明極微是存在的。聖天菩薩對此回答說:
若法無初分,無中分後分,
是法無所現,由何者能見。
(唐譯:
極微無初分,中後分亦無,
是則一切眼,皆所不能見。)
頌文直解
極微是沒有初、中、後的方分的,這樣沒有任何分的顯現,又有誰能以瑜伽現量見到呢?(唐譯:極微是沒有初、中、後的方分的,這樣一切眼,都不可能見到。)
釋義
從現量來說,凡見到的色法無論粗細,都有方分,都可以分出初、中、後來,瑜伽者的天眼是眼中最殊勝的,見到的也同樣都是有方分的法。但是勝論師所謂的極微是沒有方分的,這樣實際上就如同虛空,不可能像粗大的色法一樣有所顯現,因此即使瑜伽者用天眼也不能見到。這樣就不能以現量成立有極微的存在。
玄奘大師翻譯的唐譯本,可能是依據梵文本不同的緣故,在某些偈頌上與藏文本略有不同。法尊法師在翻譯時,將兩種翻譯都放在了一起。這次講解的時候,主要按藏文本講解,同時也對唐譯本稍作解釋,大家在學習時可以互相參考,以此加深對法義的理解。
前面通過破除極微的無分,證明了不可能有實有極微的存在。接下來再來破極微的常性。
辛二、破許爲常法
若果能壞因,是則因非常,
或是處有因,彼處即無果。
(唐譯:
若因爲果壞,是因即非常,
或許果與因,二體不同處。)
難詞釋義
因:指極微。
果:指極微構成的粗大色法。
頌文直解
因與果不可能同住一處,就像芽生之時,種子必然要壞滅一樣。粗法的果聚合的時候,就是無分極微被壞滅的過程,因此作爲因的無分極微非常。或者,反過來說,如果仍許因無分極微爲常性,那麼凡是常性的無分極微所在之處,就不可能有有分的粗果,因爲因的階段還未壞滅,就像種子沒有壞滅,就不能産生芽一樣。(唐譯:如果因被果壞滅了,那麼因即非常性,或者,如果仍許因爲常性的話,那麼所生果與能生因這二種體,就不能處于同位。)
釋義
這一頌是從極微形成的果會壞滅,來破極微的常性。前兩句是通過色法具有質礙性,進行順破,後兩句是反破。
勝論師說,作爲因的極微是實有的法,兩個極微所生成的果,也是實有的法,這個果再和其他兩個極微所生成的果,再度結合,又生出了一個更粗的實法。同時,勝論師又說衆多因極微,與之後逐漸增大的衆多果粗法,都處于同一個位置。那麼這個模式,是完全不合理的,因爲它違反了實有的色法具有質礙的特性。
色法的質礙性,是理解本頌的關鍵。色法有質礙性,意思是一個色法占有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如果同一個位置上有另一個色法要進入,如果它不讓位,那麼它們兩個必然有一個要損壞。
要知道實體的東西沒有辦法進入的,對于極微來說,只有裏面是空虛的,才能進入。譬如你要進房間,如果這個房間是實體的,空間已經被占滿了,你就不可能再進去了。
那麼偈頌的前兩句是說,實有的因法與實有的果法無法同住一處。當實有的粗果稍微形成一點點的時候,同一位置上的兩個實有的極微就已經被損壞一點點了,當粗果完全形成,完全占據了這個位置的時候,兩個極微就已經被損壞殆盡,完全消失了,這樣就說明極微根本沒有常性。
後兩句說,如果勝論師仍然想保持極微的常性,那麼這個過程就根本無法産生,粗果無法形成,這樣勝論師就又進入到一個死胡同,根本無法解釋這個器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了。
下面聖天菩薩對破極微爲常物進行總結而攝義。
庚叁、結成
不見有諸法,常而是有對,
故極微是常,諸佛未曾說。
難詞釋義
有對:對是礙的意思。有對即有礙,分色法的障礙有對,和心的拘礙有對。這裏是指障礙有對,即色法所處的位置,對其他的色法形成了障礙,使其無法進入的意思。
頌文直解
總之,凡是有對的法,都是能起作用的法,常法沒有作用,不可能有對。極微是有對的,因此必定無常,所以諸佛都說“諸行無常”,從未說極微是常性。
釋義
《廣百論疏》裏解釋這頌時說:“上半正破,下半引證。正破即立比量,引證即聖言量。”就是說,前兩句立比量破極微是常,後兩句引佛的聖言來證成。
色法具有質礙,能起到障礙其它色法進入其所在位置的作用。極微是色法,因此也有障礙的作用。但是如果像勝論師說的那樣,極微是常法,那麼它就不可能産生任何的作用,也就不可能産生障礙,那就根本不是色法,和他自己的立宗自相矛盾了。所以,只要認爲極微是色法,它就必然無常,那麼極微組成的粗果也必定都無常,連帶心法也都是無常。諸佛見到了這樣的無常實相,因此宣說了“諸行無常”的聖言,而諸佛從來沒有說過有常法的存在。
這以上破除了以勝論師爲代表的常有極微的觀點,同時也兼破了小乘所認爲的無常的極微。通過這一層層的破析,大家就知道“極微是常”是凡夫心識的迷亂執著。凡夫的第六分別意識假想說:肯定存在著無數個極微,這樣才能聚合成粗大的世界。但是以正理去觀察,這樣的極微就像石女兒一樣,是本來就沒有的。
極微被認爲是構成粗大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如果這個基本元素都被破掉了,那麼這個粗大的物質世界就整個倒塌了,心外有物的所有觀點就一概統統破光了。
那麼凡夫現量見到了粗大物質世界,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從名言中說,凡夫見到的,是一個與夢境一樣的世界,這是凡夫的心虛妄幻現的;從勝義中說,這個物質世界本來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是無自性的大空。
這樣大家再來看周圍的物質世界時,就要想到極微並不存在,因此粗大的物質世界也並不存在,眼前的這一切僅僅是自己無明計執的虛妄顯現。這樣當下就能減輕煩惱,在心上獲得一種輕安和法喜,串習時間長了以後,煩惱會越來越少,心態會越來越輕松,般若法門加持的效果就會越來越明顯。
《中觀四百論講記(四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