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P2

  ..續本文上一頁叫一真法界。一切二取都是虛妄的法,而本性是大無爲法,它像金剛一樣堅固,從本以來無生無滅、常住不變。無論這個世界發生多少次的滄海桑田、輪轉變化,有爲法在不斷地生滅變異當中,幻生幻滅。然而本性的光明從無變異,所以最爲真實。或者可以說,本性的光明是真實之際的照用,能夠遍照萬法。而且從光明之中可以現起無邊的化用,做無量的利生事業,給予衆生真實之利。所以稽首真實光明。

  

  下面頂禮、贊歎無邊光佛:

  

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

  

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

  

  這裏從解脫的角度來說,阿彌陀佛自身成就了解脫德,遠離了一切邊見,所以叫做“無邊光佛”。當衆生蒙受佛光加被的時候,頓時能夠解脫有無等的邊見,從而現前平等的覺悟。在漢譯的《無量壽經》當中,阿彌陀佛就稱爲“無量清淨平等覺”。

  

  “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所謂“解脫”是指智慧遠離一切有無等的二邊。“輪”,是圓具、具足的意思。好比說一個輪子,它表示圓滿,具足一切的支分。這是說心的本性含括十方叁世,是一個圓。當我們落在邊見的時候,只是一個孤分、孤立的點或者邊,這就不是圓。當脫開一切相對二邊的時候,它就是全體了。這個全體是不可思議的。由于它一切圓具,所以不會落在任何局限當中,也沒有跟它相對的法,或者與之同等的法。也就是證得了遠離一切邊的妙體。雖然人人都具有這樣的妙體,但是由于局限在時空裏面,以至于根本無法回歸法界本位。意思就是,你現在執取的是時空當中的一個點,被系縛在這上面。因爲有所局限、有所執著,所以是不圓滿。如果你能夠脫開一切邊,那就是一切圓滿。所以說,法界本體是圓滿的,圓遍一切萬法,對于這個離一切邊的妙明本體就稱爲“解脫光輪”。以這個原因,阿彌陀佛又叫做“無邊光佛”。

  

  “蒙光觸者離有無”:由于佛自證境界脫離了一切的邊見,所以凡是得蒙這無邊光明照觸的人,也能夠當下遠離有、無等的二邊。“有無”是二邊的代表,其他一多、常斷、善惡、染浄、增減、來去等等全部叫做二邊。任何二邊必須要觀待才能安立。比如要觀待“一”才能安立“多”,觀待“多”才能安立“一”,其它有、無、來、去等,也是如此。我們知道,凡是觀待其它而安立的法,都是虛妄的法,真實之中離開了這一切的二邊,即所謂“絕待”。我們目前處在邊見之中,執著諸邊戲論的法,這樣就一定纏縛在分別執著裏面。那麼該怎樣回歸到真實之中呢?這裏說到,只要得到彌陀無邊光的照觸,心當即就離開有無二邊,也就是現前了平等覺。《往生論注》當中也講到,衆生能夠值遇阿彌陀佛平等光照,他相續中的種種意業系縛都能解脫,畢竟證得平等意業。可見佛光具有極大的加持力用。

  

  “是故稽首平等覺”:因此,我恭恭敬敬地頂禮平等覺。依靠這個因緣,當來蒙受佛光照觸的時候,自己也能夠證入平等覺。

  

  下面頂禮、贊歎無礙光佛:

  

光雲無礙如虛空,故佛又號無礙光,

  

一切有礙蒙光澤,是故頂禮難思議。

  

  這是進一步贊歎彌陀光明能夠無礙遍入一切處當中。

  

  “光雲無礙如虛空”:在這裏,首先要知道,色法的光明都會受到阻礙,在遇到牆壁等阻隔的時候,光明就照不進來。比如,日月圍繞須彌山旋轉,當它轉到一方的時候,其他叁方就照不到,因爲被須彌山障隔了。所謂“光雲無礙”,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像雲一樣,是微妙的、空性的。“如虛空”,其中“虛空”有無礙、周遍的意義,指佛光猶如虛空一般無有阻礙,而且遍在一切時、處之中。爲了更具體的了解“無礙”之義,下面詳細對于色法的光明和佛光作比較:首先,色法的光明不能照覆盆(也就是臉盆倒扣的時候,光明照不進去),而阿彌陀佛的光明能照覆盆;色法的光不能照到人心裏面,阿彌陀佛的光能夠照入人心當中;色法的光只能長養外在的植物,阿彌陀佛的光能夠長養內心的善根,也就是蒙受佛光的照觸,會念念不斷地增益菩提善根,能夠現前殊勝的功德,並且可以開發智慧等等。所以,只要你具足信心,誠心地接受佛光,必定能夠顯發內心當中的功德。當然,如果沒有信心也就沒辦法了,就像雖然甘露普雨一切,但是無法注入頑石之中一樣,沒有信心也很難獲得加持。

  

  “故佛又號無礙光”:由于以上的原因,阿彌陀佛又叫做“無礙光佛”。我們如果信解這一點,就知道時時處處都能接觸到佛光。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晚,是歡喜還是苦惱,是生還是死,總之,一切時、處當中,佛光都不會遠離。因爲佛光本身沒有障礙,也就不存在距離。只要自己有信心,有誠心,肯至誠懇切地念佛,佛光必定會入到自心當中。

  

  所以說,“一切有礙蒙光澤”:其中“有礙”是說我們相續當中充滿了各種的障礙,有煩惱障、業障、報障等等。然而這樣一個具有障礙的人,只要肯至心念佛,佛光當下就在心上作加被。“蒙光澤”是指蒙受無礙光的恩澤。也就是說,如果能夠不斷地念佛,那麼,佛光會賜予你無量的福德、智慧、神通、能力等等,乃至讓你解脫、成佛,這些都是佛光的恩德。

  

  “是故頂禮難思議”:因此,頂禮成就如此不思議方便的無礙光佛。佛的光明已經達到了無礙,沒有任何的局限,極其不可思議。而且能夠最方便地賜予衆生真實之利。不像其他一些色法的東西,一定要配備很多條件,有些只能在此時此地使用,不能在彼時彼地利用。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障礙。而佛光遠離了一切的障礙、局限。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領受佛光的加持。

  

  我們對于這些理解之後,就要讓自己心裏時時都有阿彌陀佛。無論行住坐臥,何時何地,包括吃飯、做一些雜事的時候也可以在心裏念佛。只要你生起真誠的念佛心,就能跟阿彌陀佛感通。這樣心心念念在一切時處當中和阿彌陀佛相應,就能得到無量加持的恩澤。

  

  下面頂禮、贊歎無對光佛:

  

清淨光明無有對,故佛又號無對光,

  

遇斯光者業系除,是故稽首畢竟依。

  

  “清淨光明無有對”:所謂“無有對”,一種解釋是說,“對”指相對。凡是觀待的兩邊,都處在一個局限當中。因爲有所對就一定有能對,這樣落在二取當中,就是虛妄的境。在絕待的真性之中,沒有任何相對的戲論法,也就是無緣。另一種解釋,“無對”是無與倫比的意思,也就是沒有任何與之相等的法。

  

  “故佛又號無對光”:總之,由于清淨的光明沒有所對,無與倫比,所以阿彌陀佛又叫做“無對光佛”。

  

  “遇斯光者業系除”:那麼這樣一個無上的、絕待的光明,有什麼妙用呢?它具有極大的消業功能。一旦遇到了佛光,心中的業系就能得以消除。《觀經》當中也講到,一個罪業深重的人,臨終時快要墮惡趣了,只要他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下品上生者能夠消五十億劫生死重罪;下品中生者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下品下生者念念之中都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光明遍在一切處,就遍在你的心裏。而名號和光明又是不分離的,所以,當你至心念佛的時候,由于心非常清淨,沒有別的雜念,佛光當下就會在你心裏顯現,發生作用。也就是得到佛光的加被,從而能夠解脫一切業的系縛,往生極樂國土。否則,像那些下品往生的人都造過極重的罪業,不依靠佛光的加被,必定直墮地獄。

  

  “是故稽首畢竟依”:這樣就知道,我們至心念佛的時候,其實就處在佛光當中。不斷地念佛,就是在不斷地消業,不斷地開發智慧、獲得福德。所以說,阿彌陀佛是我們畢竟的皈依處。我們現在就是要歸投、依止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爲自己畢竟的依止處。

  

  下面頂禮、贊歎光炎王佛:

  

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

  

叁塗黑暗蒙光啓,是故頂禮大應供。

  

  “佛光照耀最第一”:在漢譯的《無量壽經》當中,阿彌陀佛發願時說:“我作佛時,令我光明勝于日月,諸佛之明百億萬倍,照無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在中陰的教法裏也講到,阿彌陀佛放紅光接引衆生,光明極爲強烈。

  

  “故佛又號光炎王”:意思是說,佛光的強度最爲第一,所以叫做“光炎王”,也就是說,佛的光明極其熾盛。

  

  “叁塗黑暗蒙光啓”:當佛光照觸之時,幽冥之處,叁惡趣的黑暗之中,也能當下得到大的開辟,顯現出非常熾盛的光明。在一些中陰遊記裏,很多還魂人都會說,當有人念一聲佛號的時候,整個幽冥世界,或者中陰界當中,就會出現非常明亮的光。那個時候身心都會很舒服,不再感受恐懼。所以,只要你一心念阿彌陀佛,佛光就在你的心裏顯現。而且當時在黑暗的叁惡趣裏面,也會出現佛光的照耀。

  

  “是故頂禮大應供”:所以要頂禮大應供阿彌陀佛。意思是說,阿彌陀佛成就了極其圓滿的功德,能夠給予我們真實的利益,堪爲一切衆生的供養之處。

  

  下面是頂禮、贊歎清淨光佛:

  

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

  

一蒙光明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

  

  “道光明朗色超絕”:首先要知道,“道光”不是俗光,不是我們世間色法體性的光。我們世俗當中的日、月、電燈、蠟燭等光的亮度、熱度、照明範圍等都很有限。但阿彌陀佛的光明並非如此。“道光”其實就是法身智慧中現起的光明。“明朗”是指這種光極其明亮,朗照諸方。“色超絕”是說這個光明的顯色、亮度、功用等,都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具有無量無邊的微妙功德,超群絕倫,不可思議。

  

  “故佛又號清淨光”所以阿彌陀佛又叫做“清淨光佛”。由于這種光明從徹證無上菩提的清淨智慧中起現,並不是從貪嗔癡等煩惱,或者虛妄分別當中出來的,所以叫做“清淨光”。

  

  其實,世間萬物都有光明。下至旁生、餓鬼,上到天人、阿羅漢、菩薩等等,他們的身體都有光。包括我們人類的身體,以及身體內部的器官,這些也都能發光。有紅光、黑光、黃光、藍光、白光等等。而且光的強度也各不相同。只是我們眼睛的能見範圍很狹窄,超出一定的範圍沒辦法見到。具體來說,如果造了很嚴重的惡業,就會出現黑光;生嗔心的時候,身上的光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也就是隨著自己心識、造業狀況的不同,也會在自身上相應地出現不同的光。外在的日月,是衆生共業所感的光,這只是須彌山以下四洲人類所見的光。天上的光,是天人有漏福業所現的。相比于人間的光,要好一些,因爲天人們的福業更大。其中天界器界裏的光由天人們的共業所感。每個天人身體的光由各自的別業顯現。有些是白光,有些是金光,也有很多差別。

  

  總的來說,上上層的光有更好的功德相。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從有漏業中顯現的,是有漏法的光明,不離苦性,而且這些光明最終都會變壞。比方說欲界的天人,他們在世的時候身上的光明十分明亮,但是到臨終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黯淡。可見原來的光是壞苦的體性。如果他來世墮落到叁惡趣,比如墮落成牛脖子上的小蟲。這時過去做天人時悅意的光明完全不現,而是轉成惡趣之中恐怖、不悅意的光。如果他直下墮落到地獄當中,就會顯現出各種讓人感受強烈痛苦的光。

  

  如果通過修道獲得了成就,消盡了一切的虛妄分別,那時,本性的光明就會徹底顯發。這種性光是大無爲法,不同于因緣所生的妄光。所以要知道,在一切光當中,最爲超勝、不可思議的就是佛的光明。由于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超出了一切虛妄分別、二取戲論。所以佛光是菩提性光,它極其明朗,根本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那些虛妄境界的光。所以叫做清淨光。

  

  “一蒙光明罪垢除”:這種清淨光極其不可思議,一旦得受這種光明的照觸,相續當中的罪業、障垢等當下就能消除。因爲當你至心念佛的時候,就有佛光在自己心裏做加持。由于佛力已經在心裏發生作用,所以念佛的時候,就是在不斷地淨除罪障。

  

  所以說,“皆得解脫故頂禮”:哪怕是惡趣衆生,當他蒙受光照的時候,也能夠獲得解脫。因此,爲了能夠得到與阿彌陀佛無別的離垢清淨,我們至心地頂禮清淨光佛。

  

  ------------

  

  [1]“舍利子!何緣彼佛名無量光?舍利子!由彼如來恒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無有障礙;由是緣故,彼土如來名無量光。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