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所知障,聽說知見越多越難成就,是這樣嗎?
海濤法師開示:我想,如果把研究佛法當做學問,就恐怕就有所知障,因爲他就會認爲說我是一個研究者,所以他對什麼東西沒有深信。念佛好還是打坐好,對不對?原始佛教好還是大乘佛教好?他只是來研究的,因爲他沒有實修,他不了解。他如果有實修,他會發現原始佛教也很好,他有他的出離心,巴利文很容易;大乘更加的廣大。因爲他要有實修就可以,沒有實修就掉入一個知識研究,變成一種剛剛講的增毒我慢。
所以,【所知障】講的就是萬法皆平等,【煩惱障】就是你了解自我的、無我的空性,所以不敢起貪嗔癡,那事實上,內外都是合一的。但是如果你有分別心,沒有達到一個絕對的空性,你看就會有好壞之分,有好壞,你會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就會覺得有某一個法是真實好的,有比較性的,所以我想,研究學佛是個幫助,要徹底的去觀察那可以,不然的話就變成一種分別了。所以,阿羅漢要斷煩惱;菩薩除了要斷煩惱,還要斷所知障,才能夠萬法平等,進一步還要斷微細的,你才能夠證得真正的空性。
文章來源:摘自海濤法師《新店大明講堂_修行的心態2_問題回答》
開示地點:臺灣新店大明講堂